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2014-04-29陈韵如
陈韵如
【摘要】 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就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学习的方式
一、根据学情,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 目标的自我确定
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我确定. 爱因斯坦曾说过:不要把学习当成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与自由,最终你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苏教版《数学》第六册“年、月、日”时,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这些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引发学生争相表述有关“年、月、日”知识的欲望和激情,唤醒学生已储备的知识经验,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生汇报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知识,教师针对性地强调:1年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28天或29天,让学生提前设计2015年的年历,学生自然而然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都有一个提高.
2. 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
每名学生的认识风格都具有差异性. 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 其实每名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比较稳定的学习方法,我们就不应该强求一律.
例如“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去自由选择学习. 因此,课堂上将会出现多种不同方式的学习汇报,如折纸方式的、实物方式的、剪纸方式的、表演形式的,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喜好方式来学习,不仅舒展了灵性,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也产生了自信和成功感. 可见,尊重学生的认识风格和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取代被动学习,的确是解放了孩子,为孩子的明天着想.
3. 学习过程的自我调节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不应由老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 学生应该不断地回头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学生学习自我确定以后,老师应督促学生积极与同学自由地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4. 学习结果的自我反馈
传统教学中复习巩固是一个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上是由老师来做的,而且总结的内容大多是简单地复述一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而这却是学生一次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
例如,我们每次上课结束前,可以把学习结果反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结果. 这样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反馈,也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丰富了我的教后反思,也使学生感到老师没有像以前那样让他们死记硬背和套用公式. 他们从中体会到老师这种教学观念转变带来的乐趣. 而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对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二、优化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病是,无论学生现有知识情况、接受能力有多么不同,老师授课时仅能用同一内容、同一进度来指导学生,学生完全属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不仅限制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翅膀,同时也让后进生苦不堪言.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怎么知道沿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连线剪开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同学们用各种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有相互之间讨论的,也有画图、折纸等. 也有同学把在因特网上找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同学们非常感兴趣.
2.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过:两次责骂造成的不良影响要11次表扬才能抵消. 一个“师道尊严”的老夫子,一个压抑沉闷的课堂,是不能指望学生成功地进行自主探究的.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流动的主阵地. 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中,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不断激发和鼓励学生,造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不能在学生一犯错误时就横加批评和指责,作为老师,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体谅学生,并且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 我们应该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并常对学生说“你离真理更近了!” “Great!”等激励语言.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 自主创新,形成开放性思维
每名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 巴基斯坦有句格言:孩子是问路的过客. 这说明了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学欲望. 所以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都给予耐心地回答,对他们的新颖、独到、特别的见解给予肯定和表扬. 带着这份愉快和兴奋的成功情绪,孩子的那份执着创新意识就会潜滋暗长. 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的“异想天开”“奇思妙想”,实质上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保护和培育.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之源.
作为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维,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