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在小儿腹部囊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2014-04-29周朝理

医学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腹部小儿

周朝理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腹部囊性肿块来源的判断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腹部囊性肿块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多层螺旋平扫或增强扫描,部分经后处理技术得到二维及三维图像而诊断。结果 腹腔囊性肿块17例,其中胆总管囊肿9例,肠系膜囊肿5例,大网膜囊肿1例,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1例,胰腺假性囊肿破裂1例;盆腔囊性肿块14例,其中卵巢囊性肿瘤12例,子宫阴道积液1例,盆腔脓肿1例;腹膜后囊性肿块12例,其中肾母细胞瘤8例,腹膜后囊性畸胎瘤2例,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1例,肾周脓肿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对小儿腹部囊性肿块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小儿;腹部;囊性肿块;MSCT

小儿腹部囊性肿块的来源和种类繁多,肿块小时多无症状,肿块较大时可触及腹部包块,包块使其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位,难以显示其周围正常的解剖结构。多层螺旋CT能准确反映囊性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囊内结构及周围脏器受压移位情况,对囊性肿块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1]。现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腹部囊性肿块的CT表现,旨在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3例患儿为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男14例,女29例,年龄为1月~13岁,平均5岁。临床主要症状为38例腹部包块,9例黄疸,12例阵发性哭闹,17例腹痛,6例发热。

1.2方法 设备使用Philips brilliance16层螺旋CT扫描,对不合作哭闹患儿口服10%的水合氯醛0.3~0.5ml/kg,1次最多不超过10 ml,入睡后行多层螺旋常规平扫。43例中28例因患儿年龄太小或不合作只做平扫,15例同时做平扫加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入碘普罗胺300,新生儿一次剂量为4ml/kg,婴儿为3ml/kg,幼儿为1.5ml/kg,最多1次不超過40ml,注射速率原则上小于20ml/min,且以缓慢为好。增强扫描后部分经后处理技术得到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而诊断。

2 结果

2.1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 小儿腹部囊性肿块来源于腹腔内、盆腔内及腹膜后。小儿腹腔囊性肿块多来源于胆管、肠系膜、大网膜、脐尿管、胰腺等,主要有胆总管囊肿9例、肠系膜囊肿5例、大网膜囊肿1例、脐尿管囊肿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小儿盆腔囊性肿块多来源于卵巢、子宫。主要有单纯性卵巢囊肿6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4例、卵巢囊性畸胎瘤2例、子宫阴道积液1例、盆腔脓肿1例;小儿腹膜后囊性肿块主要有肾母细胞瘤8例、腹膜后囊性畸胎瘤2例、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1例、肾周脓肿1例。

2.1多层螺旋CT表现

2.1.1胆总管囊肿9例,临床以腹痛、黄疸、腹部包块三大症状为主,CT表现为右上腹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单房囊性肿块,囊壁厚薄均匀,为1~2mm,囊内密度均匀,CT值为6Hu,增强后囊壁有强化。其中2例伴肝内胆管扩张,表现为门脉旁树枝样低密度影。

2.1.2肠系膜囊肿5例,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CT表现为腹腔内脊柱前方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囊内密度均匀,CT值约为10Hu,呈单房或多房,囊壁菲薄,囊壁无或轻度强化,肠腔受压向前方及两侧移位。

2.1.3大网膜囊肿1例,临床表现为腹部膨隆伴发热,CT表现为腹腔前方紧贴前腹壁,与肠管间的巨大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囊内密度均匀,CT值约为10Hu,呈单房或多房,囊壁菲薄,囊壁轻度强化,肠腔受压向后方及两侧移位。

2.1.4脐尿管囊肿1例,CT表现为正中腹壁与腹膜之间巨大含气囊性肿块,囊内见液气平面,肠腔受压后移。

2.1.5胰腺假性囊肿1例,常为多房性并使胰腺体尾部同时受累,胰周脂肪模糊不清。

2.1.6卵巢囊性肿瘤12例,其中卵巢单纯囊肿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CT表现为单或双侧附件区圆形单房囊性肿块,多较小,边界清楚,壁薄而光滑,增强后无强化;卵巢粘液性囊腺瘤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包块,CT表现为下腹部至盆腔内巨大圆形或椭圆形多房分隔囊性肿块,囊壁及间隔厚薄欠均匀,各房大小形态不一,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卵巢囊性畸胎瘤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盆腔包块,CT表现为腹盆腔内圆形或卵圆形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囊壁厚薄均匀,囊内见水样密度、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及分隔影,增强后无明显强化,不含脂肪及钙化成分。

2.1.7子宫阴道积液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包块,CT表现为膀胱与直肠之间类圆形单房囊性肿块,向下逐渐变细走行在膀胱直肠窝呈倒锥形,增强后子宫及阴道肌层强化,使子宫腔及阴道内无强化的囊性肿块衬托更明显。

2.1.8盆腔脓肿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盆腔包块,CT表现为盆腔内不规则囊性肿块,囊壁厚,囊内密度不均,增强后囊壁明显呈环形强化。

2.1.9肾母细胞瘤8例,其中左肾5例,右肾3例。表现为患侧肾外形明显增大,肾区见一巨大囊实性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有或无钙化,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低密度坏死囊变区无强化,残余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

2.1.10腹膜后畸胎瘤2例,其中左侧1例,右侧1例。表现为腹膜后巨大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其内见水样、脂肪、软组织及钙化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无强化。

2.1.11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1例,为右侧。表现为腹膜后圆形或椭圆形实性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有或无钙化,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并包绕大血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2.1.12肾周脓肿1例,为右侧。表现为肾周囊性厚壁肿块,并见气体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壁明显呈环形强化。

3 讨论

3.1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不满周岁婴儿多见,女性多于男性[2]。分为五型:Ⅰ型(囊肿型)为胆总管囊状或梭形扩张,占80%~90%;Ⅱ型(憩室型)为胆总管真性憩室;Ⅲ型(膨出型)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内段局限性扩张;Ⅳ型为肝内外胆管多发扩张或肝外胆管多发扩张;Ⅴ型即carolis病[3]。由于胆总管本身的解剖位置,单房囊肿压迫胰头变形,胰腺短缩为常见CT表现。胆总管囊肿常造成肝内胆管及胆囊淤积扩张,可与其它囊肿鉴别。临床以腹痛、黄疸、腹部包块三大症状为主。CT表现为右上腹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单房囊性肿块。

3.2肠系膜囊肿多为先天性淋巴管阻塞致囊性扩张所形成,主要发生于空回肠系膜间,少数发生于横结肠及乙状结肠系膜。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CT表现为腹腔内脊柱前方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囊内密度均匀,呈单房或多房,囊壁菲薄,囊壁无或轻度强化,肠腔受压向前方及两侧移位。

3.3大网膜囊肿多为先天性淋巴管阻塞致囊性扩张所形成,发生于大网膜的任何部位[3]。大网膜囊肿一般位于前腹壁与肠管之间,体积较大,推移肠管向后方及两侧方移位,不造成肠梗阻。临床表现为腹部膨隆伴发热,CT表现为腹腔前方紧贴前腹壁,与肠管间的巨大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囊内密度均匀,呈单房或多房,囊壁菲薄,囊壁轻度强化,肠腔受压向后方及两侧移位。

3.4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多发生于中青年妇女,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体积较大,常大于10 cm,1个囊内套有多个小子囊,囊内分隔厚薄不均,其厚度小于5mm,而出现囊壁结节或囊内分隔厚度大于5mm者,恶性变可能性极大[5]。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包块,CT表现为下腹部至盆腔内巨大圆形或椭圆形多房分隔囊性肿块,囊壁及间隔厚薄欠均匀,各房大小形态不一,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

3.5卵巢囊性畸胎瘤占卵巢原发肿瘤的15%,8%~15%为双侧性[6]。由于内含各胚层衍化组织,CT不难诊断,如果仅由成熟外胚层组织构成,缺乏脂肪及骨骼成分,则需与其它囊性肿块相鉴别。囊性畸胎瘤可发生恶变,通过皮样囊肿的大小、与周围组织间脂肪界面及增强效应来判断是否有恶变[7]。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盆腔包块,CT表现为腹盆腔内圆形或卵圆形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囊壁厚薄均匀,囊内见水样密度、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及分隔影,增强后无明显强化,不含脂肪及钙化成分。

3.6子宫阴道积液不多见,多为先天性,在新生儿或月经初潮时被发现。新生儿期多由于阴道或宫颈闭锁、高度狭窄、横隔或无处女膜,由于患儿在宫内受母体激素刺激,产生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大量积聚于宫内引起;青春期则常见于单纯无处女膜或横隔形成。子宫阴道积液常伴有泌尿系统的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包块,CT表现为膀胱与直肠之间类圆形单房囊性肿块,向下逐渐变细走行在膀胱直肠窝呈倒锥形,增强后子宫及阴道肌层强化,使子宫腔及阴道内无强化的囊性肿块衬托更明显。

3.7盆腔脓肿较常见,准确诊断局部脓肿,迅速进行治疗非常重要。脓肿壁由多血管成分结缔组织构成,CT显示脓肿不均匀厚壁,明显环形强化,其内密度不均匀,见到肠腔外气体是脓肿最具特征性的表现[4]。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盆腔包块,CT表现为盆腔内不规则囊性肿块,囊壁厚,囊内密度不均,增强后囊壁明显呈环形强化。

3.8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或Wilms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0%~24%,占儿童腹膜后肿瘤的1/3。临床特征为腹部巨大肿块、高血压、发热、血尿。CT表现为患侧肾外形增大,肿块占据部分或整个肾脏,多呈类圆形,境界清楚,但与肾脏界限模糊,瘤体内密度不均,呈等至低或更低密度影,对周围器官有推挤,但不包绕大血管,增强扫描瘤体内不均匀强化,残余的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与肿瘤形成鲜明对比,此征对鉴别肾外肿瘤极有价值。肾母细胞瘤患儿尿Midkine检查为阳性。

3.9腹膜后畸胎瘤与卵巢、骶尾部、纵隔等其他部位畸胎瘤一样起源于胚芽细胞,在卵黄囊形成,残留于体腔的中线部位,具有发育成三个胚层组织和结构的潜力。发病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女性多见,73%病例于2岁前发病。根据其分化成熟的程度不同,畸胎瘤又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者多见,约占畸胎瘤总数的99%,而恶性者仅占1%左右。腹部包块和腹胀为腹膜后畸胎瘤的主要临床表现,CT表现为肾前和肾旁巨大囊实性肿块,境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液体、软组织、脂肪、骨骼及钙化等成分的混杂密度,有时可见脂液平面,增强后液体、脂肪、骨骼及钙化组织无强化。

3.10神經节细胞瘤属神经源性良性肿瘤之一, CT表现为腹膜后圆形或椭圆形实性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有或无钙化,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神经节细胞瘤一般比神经母细胞瘤小。

3.11肾周脓肿多因外伤或炎性病变所致。CT表现为肾周囊性厚壁肿块,由产气菌感染的脓肿,其内可见气体密度影或气液平面,增强扫描能更清楚显示脓肿的大小和范围,且壁明显呈环形强化为特征。

此组儿童腹部囊性肿块多来源于卵巢、其次为胆管、肠系膜、大网膜、子宫、脐尿管、胰腺及腹膜后等,均为良性肿瘤。对非典型病变不具CT特征时,需结合病史、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而诊断。

总之,CT检查能清楚显示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囊内结构、强化程度及病变周围脏器受压情况,有助于作出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证据。

参考文献:

[1]邵剑波.小儿腹部囊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2,17(5):261-265.

[2]刘平,李康印.小儿临床CT诊断图谱[M].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86-187.

[3]郑穗生,高斌,鲍家启.CT诊断与临床[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91-398.

[4]刘明娟,余深平,许达生.女性盆腔与乳腺肿瘤临床CT诊断[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311-314.

[5]强金伟,周康荣,廖治河,等.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3)253-256.

[6]孙国强,李航,曾津津.小儿生殖细胞瘤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8):151-153.

[7]李欣.先天性子宫阴道积液1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10):145.编辑/刘小燕

猜你喜欢

腹部小儿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小儿腹泻不要慌,中医贴敷来相帮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小儿推拿退热作用探讨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