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化养猪之梦(下)

2014-04-29靳冬张建新肖春喜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养猪规模疫病

靳冬 张建新 肖春喜

(上接2014年第1期《热点关注》栏目)

3众志成城,为梦想成真而不懈努力

3.1以再走长征路的决心完成中国养猪的战略转移 人口大国和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畜牧业必须走节粮型道路。在未来的畜牧业现代化过程中,以消耗精料为主的养猪业不能盲目发展,限制其总体规模是保证其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3.1.1 为草食家畜的发展腾让空间。充分利用屠宰企业的冷库优势和入世后的有利国际贸易环境,在国际市场猪肉价格处于低位时开仓进口,猪肉价格暴涨和消费高峰时投入市场,平抑国内市场猪肉价格,使猪肉价格一直低于牛、羊、兔、鹅肉价格,为草食家畜生产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实现稳定或逐步压缩存栏母猪规模的目的。

3.1.2 调整财政支持政策。随着规模养猪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同市场对接机制的完善,规模养猪的比较效益相对稳定,国家逐步减少直接补贴性投入,如储备猪肉补贴、规模养猪补贴、存栏母猪补贴等。将节约资金用于建立信息平台、合格种猪补贴、病死猪回收、养殖业保险、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现代化装备应用、环境保护、养殖业法律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通过严格控制立项、严格环保设施配套等行政措施,稳定社会生猪存栏,逐年降低在整个畜牧业中的比重。

3.1.3 加大科技投入。一是围绕提高“三率”(繁殖母猪的准胎率、断奶仔猪的育成率和育肥猪的出栏率)选题立项,提高存栏母猪的生产效率。二是组织开展规模养猪“三废”生物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遏制污染势头。三是支持养猪业新产品开发的研究和应用,加速新产品开发步伐。四是将规模养猪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开发、应用,纳入科技支持范畴,提高规模养猪的科技含量。五是通过科技招标,筛选山区自由放养或林地轮回放养猪场,探索新的饲养模式,为实现规模养猪同森林生态建设、草地建设积累经验。

3.1.4 规模饲养的重心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借助东部发达地区限制养猪的机遇,利用贷款优惠、环保项目补贴、新技术开发项目优先立项等国家调控手段,推进规模饲养猪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规模猪场的废水处理项目,努力实现同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工程的有机结合。支持东部地区近期内无法迁移规模猪场的猪粪和废水收集利用项目,减轻对土壤微生态和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压力。

3.1.5 多种饲养模式并存,变单一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为多品种、多杂交组合。在中西部地区筛选土壤和水体污染较轻地区,通过对其种猪生产企业的支持,推进无污染猪肉生产基地和地方品种猪生产基地建设步伐,满足市场对猪肉产品的多元化需求。

3.2 发挥龙头企业的龙头作用 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造就了一批规模不等、结构各异的“龙头企业”,加大其辐射范围,扩大其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其龙头的带动作用,是保障均衡供应、推广新技术、提升规模养殖水平的需要,也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国家应通过民意调查,区别商人和行业寡头,采用政策支持、金融杠杆支持、强化法制建设、公开信用等级等手段,引导、规范其经营服务行为,培养“诚商”“仁商”,支持其担当社会责任,增强发展后劲,早日实现“龙头高昂”到“巨龙腾飞”的转变。

3.3不同规模养猪企业同服务行业的无缝连接 尽管不同规模养猪企业对社会服务要求的项目、等级各有差别,但诚实守信、规范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是所有规模养猪企业共同期盼。许多规模养猪企业之所以要建立运销车队、饲料厂,其根本原因是这些环节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或者社会化服务瑕疵太多、成本太高,难以满足其需求。

3.3.1构建覆盖全国生猪屠宰企业的生猪网络交易平台,鼓励养猪“龙头企业”和养殖合作社上网交易,销售期货,形成规模饲养企业同屠宰企业、散养户同龙头企业或养猪合作社签订合同的“订单养猪”。并通过期货价格和网络信息的汇总分析指导饲养场户,避免商品猪价格大起大落对养猪生产的不良影响。

3.3.2饲料标准化是饲料生产企业同养猪场、户无缝对接的基本保证。产品质量的评价,需要专业的检测机构,更需要养猪场、户的实际应用效果。建议对饲料生产企业,采用销售范围和年产量相结合的办法划分等级,实行按企业等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饲料质量控制机制,降低管理机构到生产、仓储、饲养现场采样的成本,为随机抽样创造条件。取缔饲料生产企业送样检测。根据市场原料价格变动规律和实际波动幅度,及时公布不同种类饲料的指导价,限制零售饲料价格波动的幅度。增加大豆、玉米的国家储备,严防原料商操控饲料市场。

3.3.3 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国家兽医体系基本建设优势。在中国养猪现代化的过程中,疫病风险将持续存在。减轻疫病危害需要养猪人疫病防控观念的转变,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将疫病防控和猪产品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也需要国家出台切合实际的动物疫病防控法规和政策。当前,活跃于疫病防控一线、隶属饲料、兽药、疫苗不同企业的基层兽医,已经成为疫病防控的主力,可通过定期培训、公布绩效、资格认证等手段对其实行有效监督。这样做既是提高疫病防控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猪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工作。通过机制创新,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在确保完成强制性免疫效果评价和病原监测任务的同时,为养猪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发挥其对临床医病防控的支持作用,实现养猪企业、一线兽医同国家投资建设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有机衔接。积极推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同屠宰企业、中兽药期货市场和生猪主产区交易市场的对接,开发质优价廉的生物药品和中兽药,不断为猪群疫病防控提供新技术、新产品。

3.4 规范社会化服务 涉及到养猪行业的不规范的社会化服务是长期存在的诟病,已经给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损失,亟待整顿和规范。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出发,国家不妨扩充饲料、兽药和疫苗监督队伍,从而实现对生产环节的监督全覆盖,反向追溯,捣毁制假、售假窝点,从根本上解决养猪投入品质量参差不齐问题。在降低相关服务行业的进入门槛的同时,出台行业服务和资质标准,划分服务区间,完善纠纷解决办法。金融行业要吸纳一批畜牧兽医专家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为开展金融投资、商业保险,规范服务创造基本条件。

3.5 转变疫病防控思路 在规模饲养中,改饲养中围绕疫病的“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控观念为全过程防控,“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疫病防控从猪场设计和选址、品种选择、饲料调制做起,首先满足猪生长发育的小环境需求。其次是将疫病防控纳入全员管理,通过创新机制、人性化管理、薪酬挂钩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其开展疫病防控的自觉性。三是树立选择意识,从后备猪的培养阶段开始,直至第三胎,不断选择,第七胎后加大选择强度,及时淘汰那些隐性感染、繁殖力低下的母猪,确保繁殖母猪群全部是特一级的高生产性能母猪。四是实行全过程防控,从玉米、豆粕等原料的采购做起,到疫苗药品的采购、保管,直至清粪、饮水质量控制、按时开启通风窗、废水处理、出栏车消毒所有环节,均有固定的操作规程和负责任的操作。真正形成全程防控、全员防控、全方位防控。

3.6 政府职能转变 尽管中国规模养猪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由于最先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加之产业的发展已给中国“节粮型畜牧业”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压力,因而在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应当“继续简政放权”,变“管理”为“监督和管控”, 尽可能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一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体系,严厉打击造假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加强饲料、兽药、疫苗等养猪业投入品的质量控制,到养猪生产企业直接抽检,涉及产品质量的案件一律实行“垂直办案”“第三地审理”。 二应积极搭建屠宰加工和种猪、疫苗、饲料、设备生产企业的服务平台,定期在电视、电台、报刊等核心媒体发布其产品和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让养猪人知道哪里有好产品,那些企业的产品不敢用。三应通过资金投放、税收、配额等手段管控豆粕、鱼粉等主要进口投入品的价格,避免囤积居奇,打击联手垄断行为,确保原材料市场的稳定。四应在产品标准出台的同时及时废除原来的管理条例,简政放权,简化程序,为企业“自主经营、自我负责、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编辑:何芳)

猜你喜欢

养猪规模疫病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养猪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