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浅析
2014-04-29高翔
高翔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育是整个初等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根据大纲的要求,初等阶段的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才能,提高欣赏能力。因此一线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基础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有些家长认识不足,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这样就把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之中。很多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美术课多数被其他考试科目占用了,使学生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有些美术老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不尊重学生的视觉表达、绘画教学符号化的基本现状,不少老师仍把理性知识和僵化的技能的掌握当做发展学生艺术素质的根本途径,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作用,也压抑了孩子们自由表达的天性,把美术教学沦落为地地道道的简笔画技能的训练,使绘画艺术符号化、格式化,老师们总是告诉学生你描绘的客体是什么形状、什么比例、什么色彩、什么结构,课程以物象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这扭曲和背离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和独特的个性表达,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小学美术方面的天才被活活的扼杀。
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途径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定的目标,教学也一样,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核心和灵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美术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有非常严密逻辑的知识体系,也没有他们紧密的上课密度,美术很容易把握不好知识点在整个小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上课中把握不好“度”,于是,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相匹配,结果事倍功半,达不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应用,培养学生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因此美术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突出重点,能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开启他们创新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小学美术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美术课是闭塞的泥潭,豪无生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兴趣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原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究事物规律的一种动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给人一种向往及无限的兴趣。美术兴趣就是对美术特别喜欢的情绪,美术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加强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美术兴趣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制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阻碍既来自教师,也来自学生自身。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能都有一种感觉,一提到想像创造,低年级的学生总是胜于高年级的学生。是高年级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比低年级的学生低吗?当然不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反思一下,学生从小到大,你是不是在一直用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的标尺来严格要求着每一位学生,是不是拿着一把所谓绝对标准的裁剪刀去修整着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萌芽。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是好奇心激发了人们去发现去创造的行为。而又有多少人在“少见多怪、见怪不怪”的人世“标准”中失去了善于发现的能力和敢于创造的勇气。学生的学习就好像干柴的累积,最终需要一颗火种去点燃。教师的责任并不是帮助学生去点燃干柴,而是去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火种。
新课标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与旧的教学体系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教学的改革一直持续着,但改来改去仍是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教师已经习惯了给学生当演员当榜样,有些教师也确实具备了演员的条件和能力,可讲台与舞台毕竟大有不同,教师与演员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演员注重舞台上的效果,而教师却应该注重讲台下的结果。教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给孩子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增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注重个性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应注意打破孩子的常规思想,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营造宽松的创作环境。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如“你设计的房子真是太有趣了,我也很想住在里面”,“你画的作品太优秀了,认真学习你一定会成为一名艺术大师”,“你的手工作品制作的太精细了,如果你感兴趣多做几个,放到商店里也许能卖了”等等。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被承认的快乐,使学生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5、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美术教育最离不开的就是实践,离不开生活,生活与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也可以利用生活的点点滴滴调动学生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如写生课,要求学生通过绘画比较准确的表达客观事物的同时,也要注意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体现。临摹课也是如此,在要求学生掌握绘画的技巧的同时,要求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时代背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能更好的让学生绘画,表达出感情,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只有当学生真正对这么学科感兴趣,才会去体验和感悟生活。 开展课外美术活动,是美术课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对参加课外美术小组有着强烈的兴趣。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可以补充美术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发展部分儿童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与才能,提好美术整体的教学质量。现实生活中、学校、社会上有很多的美术活动,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增长知识,不断锻炼自己,使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优势,对美术兴趣更加浓厚。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的绘画竞赛活动,给小学生举办美术绘画书法展,把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展出。加强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学校之间艺术文化的交流与学习,将繁重的学习作为一种活动乐趣,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师配合指导,体验学习、合作与交流的乐趣,从而产生内部推动力。
随着新课改的轰轰烈烈的进行,小学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要想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美术人才,教育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前进,教育观念也应该不断创新,方法也要不断改进,只要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