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规律教学

2014-04-29陈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规律概念物理

陈英

摘要:物理规律教学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从物理规律教学的过程入手,对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特点、方法、注意事项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剖析。

并多创设问题情境,把规律教学生活化、具体化,运用好实验归纳法,重视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准确呈现规律概念,重视典型例题等角度作出了较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物理规律教学;问题情境;生活化;实验归纳法;适用范围;感性认识;引导讨论;准确呈现;典型例题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让学生形成物理思维,构建科研理念的必要基础,是物理教学所必须考虑的内容。

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讨,对物理规律教学得出了自己的一点心得和看法。

物理规律只能被人们发现,而不能凭空创造,而人们要发现这些规律,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即进行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数学推理等手段,运用恰当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事物间本质的联系。

对于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来讲,学生一般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将前人的认识规律过程进行短时间的再创造。其教学过程一般为:

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2.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

3.实验结束,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而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和公式等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它与相关的物理概念一起构成了逻辑上和谐的知识体系, 即物理理论。 物理规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简单的步骤并不能完全进行好物理规律教学,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初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反映,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

那么,如何进行好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多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一个良好方法和途径

在教学中多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用以往的知识概念无法解决问题,或新现象与前概念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放弃前概念,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新的知识。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建立新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和需要。在这样积极主动、目的明确的状态下,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如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引入阶段中,只需一边先把一个木块在讲台上推动一边说“我们看到,推这个木块,木块就动了,停止推这个木块,木块就停止运动。”然后把一个小车在讲台上推动,同时说“推这个小车,小车就开始运动,停止推这个小车,小车就应停止运动。可它为什么还在运动呢?”创设出问题情境,既有利于新知识的教学,又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物理规律教学要生活化、具体化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只有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遵循这些规律去分析、处理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这类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其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教学中,如果只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一结论,无论教师强调多少遍,只要学生没有理解的话,他们在解题时还是把它当成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在教学中先不告诉学生这一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自己去总结,这样印象必然深刻。我们可以先问学生“车静止时,拖包向车后走,包受到什么样的摩擦力?”再又问“车向前行驶时,拖包向车后走,包受到什么样的摩擦力?”然后又问“车向前行驶时,拖包向车前走,包受到什么样的摩擦力?”有的学生回答错误,有的正确,但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用实验归纳法来探索物理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结物理规律最常用的方法是实验归纳法。实验归纳法不仅直观形象,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兴趣,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通过利用杠杆、轮轴、滑轮等多种机械提升重物与直接用手提升相比较,归纳出功的原理。

又如,欧姆定律的教学中需要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强度随电压变化的规律。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强度随电阻的变化的规律。最后综合为一条定律.。而限于中学的实验条件,有些定量的实验不易成功。因此,可以在观察定性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推演或分析介绍。例如,焦耳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必须运用理想实验的方法。在初中阶段,也有少量的物理规律运用演绎法得出较方便。

四、不要忽视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规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总结出来的。因此,也只能在这个条件下、这个范围内才成。.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提醒学生重视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不要因为教学节奏的问题而忽视这一点,否则对学生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液体内部压强公式适用条件是静止液体,而且不考虑液体表面所受的外界压力。阿基米德原理则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适用。欧姆定律 I = U / R, I,U,R 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三个物理量,等等。如果学生对此不清楚,那么学生进入高中后常出现乱用某些结论的错误,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尤为不利。因此,这一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五、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而建立物理规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

六、准确呈现概念的表述方式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分为文字表述,公式表述,图像表述,图形表述,图标描述五类。对于这些物理表述和描述中,概括程度非常高。

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要对一些关键词应加以突出,给于适当说明,以引導学生足够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与规律进行比较,建立类比关系。只要通过对比、辨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区 和联系,才能帮助学生在理解时不至于产生歧义,并能建立起多方联系。

七、物理规律教学要重视典型的例题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要重视典型的习题,因为借助一道典型的例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程序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使 用中掌握规律的使用能力和技巧。

虽然物理规律的教学有阶段性,是有一个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对同一个物

理规律,初中、高中、大学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物理规律教学的难度和脉搏,不断要求、锐意进取。让学生对某一规律的掌握由浅入深,一步步地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文献:

[1] 魏日升,张宪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2] 《教学改革与发展全书》主编:周宏 高长梅 中国物资出版社

[3]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规律概念物理
只因是物理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幾樣概念店
处处留心皆物理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