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新举措
2014-04-29李灿
李灿
【摘要】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中具有特殊地位,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发展为例,分析发展十年间的就业情况,总结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新举措。
【关键词】就业指导;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一年又一年的“最难就业季”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独立院校,因其自身办学方式的特殊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成为焦点。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作为独立院校发展的成员,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学院发展的关键环节,学生如同企业的产品,独立学院肩负着保质保量地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
一、独立院校发展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在20世纪末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背景下应运而生,是经过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大部分独立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学院十年建设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按新机制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新型高校。学院成立于2004年,2012年获得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资格。截止目前,学院共设置1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约5000人。
三、就业指导举措
1.贯彻落实“一把手”工程,强调就业工作有规划、有目标、有保障。
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应当始终坚持以打造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着力培养学生个人能力,注重日常教学、专业素质、实习实践融会贯通。就业工作一直是备受瞩目的日常工作,更是一个学校招生的重要砝码。工作中应形成由院领导亲自挂帅,系主任、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氛围,保障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就业工作意见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作为制度保障性,讲求就业工作专业化、体制化、系统化。
2.多种渠道、多条途径、多重方式推动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持续有效开展深度就业指导。应当长期聘请专业教师开设大学生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提高就业成功率;有针对性制作问卷调查,分层次、分专业进行毕业班学生情况统计,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适时举办学生就业动员会、就业说明会、西部计划宣讲会、大学生入伍参军政策讲解等指导性系列讲座,拓宽大学生就业思路,调动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2).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校讯通、飞信、微信、就业信息公告栏等多种信息发布平台,将搜集、统计的正规渠道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及时、准确传递给毕业生,解决毕业班年级学生课程少、实习不在学校,信息传达困难的问题,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将积极、主动、正面的就业观念灌输给学生。
(3).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大学生创业,一方面通过政策宣传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聘请知名企业单位走进校园的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帮扶。此外,有针对性开设《策划实务》、《商务策划》等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在校学生进行引导。选派有经验的任课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将课堂所学知识真正意义上转化为职场信心。与此同时,毕业班年级安排“一对一”专业指导老师,帮扶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业困难的“三困生”解决毕业前的一系列难题,尤其在就业方面对其进行专业的就业培训、面试技巧提升等方面指导的同时积极为其联系就业机会,有重点的帮扶这部分学生顺利毕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4).加强实习实践,为学生与企业搭建平台,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资源群策群力,通过联系沟通与多家企业达成实习实践基地,将同学们的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机会让大家走出校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开展专业性突出的就业交流活动。在学生会、社团组织策划下开展面试技巧大赛、考研专题讲座、公务员考试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锻炼能力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思想,引导非毕业班学生尽早进行人生规划。
(6).在毕业生离校之际宣传《文明离校公约》、《毕业生安全责任书》以及《毕业生就业安全注意事项》,注意工作留痕,提倡同学们主动就业、正确择业、鼓励创业。
(7).加强就业服务,注重学生感恩意识培养。在日常就业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制作《毕业生纪念册》,评选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组织召开毕业晚会,为同学们绚丽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
四、调查汇总,分析总结
1.招生、教务部门在专业设置、专业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教材遴选上,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也要尊重社会需求规律,而人才培养需要周期,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因此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
2.就业工作体制机制上有待于更好的研究与探索,建立更有利于就业的互动机制,共同进行科学的专业预测,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为独立院校确定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供信息支持。
3.对学生就业观念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通过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进行择业观的指导教育,实现学生有业即就。就业指导的内容还需丰富,课程还需深化,将就业指导与学生日常教育相结合,开展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对学生就业政策研究与出台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目前政策尚不能根本性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校内科研项目吸纳学生见习或就业难度不小,解决毕业生就业数量有限;为学生提供考研、考公务员辅导等服务需要寻求社会合作,具体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还需进一步论证。
五、积极落实企业跟踪反馈、修改完善就业体系制度。
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对毕业生进行了解,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加强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定位要求,制定符合学生个性特色的专业,组织专职教师进行教学大纲修改工作,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和发展方向,结合独立学院要求和具体实施纲要探索前进,立足专业特色,提升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今后将在继续延续以往优良做法的基础上,努力弥补不足,充分运用各类有效资源,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深化服务,帮助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曾琳娜,就业指导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学习月刊,2012(10)
[2]夏金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3]高晓琴,对就业指导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