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后西方国家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的政策
2014-04-29陈霞张坚刘树林
陈霞 张坚 刘树林
【摘要】战后的西方国家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有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经济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昌盛和繁荣,也关乎着一个时代的进步,只有经济兴盛了,其他的才有发展的空间。西方的经济多为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性经济,其首要的环节就是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消费创造生产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能够得出要想使经济衰退的国家重新焕发生机,经济繁荣,就必须要扩大需求,因此扩大需求也就成为了战后西方国家摆脱经济停滞,带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政策。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政策的原则和精神,希望能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战后西方国家 扩大消费需求 政策 经济效益 消费水平
一、明确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支持
“商品有效需求,就是一种能够满足商品供给的自然和必要的需求,需求者必须在实际情况下未获得足够的供给而付出必要的代价。”由此我们能够得出,只有正确有效的消费才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造成经济消费的连锁反应。换句话说,有效消费不仅不能够脱离生产,反而是引领生产,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生产的真正动力。回顾西方国家二战后的情境,那堆积的蔬菜瓜果,河内流动的牛奶,宁愿扔掉也不会出售的商品,颓废的消费之景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都是因为供大于求的关系,人们手里没有资金,消费困难,造成不得已的需求减少。
根据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我们能够得出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所遭遇的需求不足情况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积累过度,第二是消费不足。其实积累本是商家用来进行再次投资或是观察市场走向的方法,但是过度积累却造成了市场商品不足,但是商家却无法盈利的现象。而消费不足更是导致了需求量减少,主要是因为消费者的经济水平、消费量、商品质量受到限制。
二、西方国家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方面的主要原则
(一)实现财富均等化以扩大内需
财富占有不均等是出现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可以首先从这个方面着手,例如分散巨富们的巨大财产,缩小他们和低一级富人财产之间的差距;还可以在中等的生活阶级中,培养更多有能力,乐于购买生产性劳动成果的需求者,具体措施:商家可以针对他们的特点,生产他们喜欢的产品,扩大他们的经济需求。因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等生活阶级的人们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国家的大部分自由财产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他们有能力、有影响力去对国家的财富进行重新的消费分配。对于生活水平处于底层的人们来说,应该适当地提供生活手段,给他们自食其力的机会,推进基本生活用品领域的发展。
(二)发展国内外贸易以扩大内需
怎样评价市场对一个地区的有效需求量,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它的对外贸易越是发达,其需求量就会越大,那么它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就愈大;反之,对外贸易越落后,其市场需求也就越少。因为在同一时期内,一个地区的人民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是一定的,但是外地的商品需求量却是一个无限额,商品的需求量随着涉及地区的扩大而扩大。如果地区之间没有贸易,那么有效需求就仅仅局限在本地区的消费者,这样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供给很可能会超过需求,从而造成商品价格低廉,生产水平也会大大下降。
因此很多西方国家都是采用增加地区之间贸易的方式,让消费圈扩大,无形中缩小自己的限制因素,为消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样随着消费需求的一层层叠加,消费市场自然就向商家打开了。
(三)增加一定的非生产性消费的比例以扩大消费需求
这个措施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经济背景的,在许多的经济条件下,增加非生产性消费的比例反而会造成经济的衰退。例如生产能力很低和生产能力很高,但从事生产的那些人的消费足以满足维持产品价值的要求时。
所以在战后的西方国家只有有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才会使用这种方法巩固经济。
(四)稳定通货以扩大消费需求
因为消费需求是一种能够保持生产不断的需求,所以通货不稳定的话,往往会危及消费需求的稳定。但是增加通货只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如果资本没能够及时转化为收入的话,那么资本家所获得的巨大的利润就无法转化成为生产力,投入下一步的生产,这样会造成产品以另一种形式积累。
(五)改变消费观念以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要想供根本上改变消费需求,就需要从宣传消费理念着手。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了新古典经济消费和利息率之间的函数关系,认为消费是一个人为主观的活动,受客观环境、人们的主观心理、爱好倾向和收入分配等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消费需求公式就能够推算出来的。所以人们的消费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消费态度,甚至决定了消费能力。
许多国家就采取鼓励消费的方式,选取消费达人,号召消费,让消费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
(六)降低储率,以扩大消费需求
与消费相对的就是储蓄,而储蓄在经济萧条之时是最具危害的。因为人们害怕经济继续衰败,所以不敢花钱,但是越是这样经济形势就愈发不能够得到好转,终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西方国家在战后给储蓄降了一个很大的地位,超低的储率让多数人宁愿把钱花出去,或是投资在其他方面。如果扩大需求分为主动和被动的话,那么降低储率绝对是一个被动的方法,让人们被迫选择另一种方法,但是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消费效果。
参考文献
[1]江立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宏观考察[J]现代国家关系.1999(11).
[2]郑必清.消费调控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