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股市影响因素趋势分析

2014-04-29李鹏

时代金融 2014年23期
关键词:股价指数股市趋势

李鹏

【摘要】截至2013年底,中国沪深两地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489家,总市值23万亿,流通市值接近20万亿,股票有效账户数达到1.32亿。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壮大,中国股市正从不规范和政府主导模式逐渐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迈进,股市的影响因素也由偏重政策影响向市场因素影响的方向转变。本文将以独特视角从中国股市诞生开始对影响股市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影响股市因素的变化趋势,以供广大股市投资者和决策者借鉴。

【关键词】股市 股价指数 影响因素 趋势

一、中国股市发展概述

中国股市已走过24年历程,股市发展早期由于市场和投资者的不成熟,行政干预因素主导,股价指数经常暴涨暴跌,投资者主要以短期投资为主,随着行政干预的减少和市场职能的逐渐建立,以及投资者的不断成熟,股市体现出规范化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显现出宏观经济晴雨表功能。但是中国股市发展历程相比西方股市上百年历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股市的制度建设和投资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需要不断完善。

二、影响股市的因素

根据经济学原理,商品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决定,并受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股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也应由其内在价值决定,并直接受股票的供求关系影响,而影响股票价格的其他因素都是通过作用于股票供求关系而影响股票价格的,这些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及政策因素、政策及制度因素、市场因素、心理因素等[1]。

三、股市影响因素趋势分析

(一)第一阶段(股市成立至1994年)

在这段时期,股价指数剧烈波动,股市上涨主要与政策干预有直接关系。股市下跌主要受股市扩容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沪市成立后直到1991年底股价指数才达到292点,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具体肯定了股票交易所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5月21日沪市取消涨停板限制,在政策因素推动下,沪指于5月26日上涨至第一个高点1429点,不到半年时间涨幅高达389%。随后沪市开始扩容,新发上市21家,造成巨大资金及心理压力,沪指于11月16日跌至386点,跌幅高达73%。

1993年沪指以773点开盘,新华社随后发表了《关于股市的通信》,表明了股市坚决要试的态度,政策信号的出现推动沪指上涨,2月16日涨至新高1559点,不到两个月时间涨幅高达102%。随后受到货币政策从紧和股市扩容的影响,沪指一路下滑,于12月20日跌至750点,跌幅高达52%。

1994年沪市新发上市65家,受到扩容和加息的影响,7月29日沪指跌至325点。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和证券委关于稳定和发展股市的三大政策,暂停新股上市,受到政策的影响,沪指在一个半月后上涨到年内高点1052点,涨幅高达224%。

(二)第二阶段(1995年至2001年)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而沪指主要趋势是上升的,表明宏观经济与股市没有因果关系。股市每一轮上涨行情均受到政策干预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5年停办保值储蓄,为股市增加了资金供应。1996年沪深两市争夺金融中心地位,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两市大涨。1997年GDP增长下滑至8.8%,货币政策转向适度从宽,并下调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1998年国家启动增量资金入市。在汇率政策上,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宣称人民币不贬值。在财政政策方面,下调了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些措施使中国股市没有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1999年至2001年利好政策频出,1999年5月政府肯定了证券市场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6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文章指出近期股市是正常的恢复性的上涨;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上,采取了降息和降低B股印花税的措施。2000年1月6日发表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文章《为建设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而努力》。2001年2月9日,新华社发表文章《新世纪中国股市要有更大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沪指在6月16日创出历史新高2245点。

(三)第三阶段(2002年至2005年)

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而股市却是下跌的,表明宏观经济与股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从这段时期起国家不再直接发布利好政策干预股市,针对股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始尝试从整体上系统性的解决。股市下跌主要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和股权分置改革启动的影响。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转向适度从紧。2003年开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2004年提高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这些措施直接减少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并直接影响了股市的资金供应。从这一时期开始,国家试图从整体上解决股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首先需要的主要问题是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5月正式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直接导致股票供应增加。以上因素导致沪指2005年6月6日跌至自1997年以来的新低998点。

(四)第四阶段(2006年至2007年)

这一时期GDP增长呈上升趋势,股市也呈现暴涨行情,表明宏观经济与股市存在因果关系。宏观经济因素是支持股市上涨的基本面因素,始于2002年的制度建设为股市上涨奠定了制度基础,货币供应量的猛增、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疯狂入市是股市冲高的直接影响因素。

自2002年开始GDP增长持续上升,2007年GDP增长达到11.4%,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奠定了基础,这些基本面的因素有力的支撑了股市的上涨。

从制度上,2004年发布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2005年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这些制度和规定的出台,为股市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虽然自2003年开始,货币政策稳健从紧,货币供应量M1增长下降至11.8%。但是2006年M1快速增长至17.5%,2007年更是增长至21%,这主要根源于自2004年以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和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市场上货币的大量供应为股市的上涨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除了以上因素,2007年股市暴涨的直接因素是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疯狂购买股票行为,2007年两者开户分别暴增了6.1万和1909万。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大幅减少可以反映股市的火暴程度,2007年10月仅一个月的时间储蓄存款减少近5100亿元。在以上因素叠加的影响下,沪指暴涨至有史以来的最高点6124点。

(五)第五阶段(2008年至2013年)

这一时期GDP增长呈现出先下滑后上升再下滑的趋势,股市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表明宏观经济与股市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该时期宏观经济状况是影响股市变动的基本面因素,限售股的解禁增加了股票的供给影响了股市供求关系[2],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股市资金供给的主要因素,投资渠道的多样化转移了股市的吸引力,新股IPO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着股指,而行政因素的影响从这一时期起开始减弱。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GDP增长下降至9%,沪指也由最高点暴跌至1664点,跌幅高达73%。尽管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拉动了GDP增长,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但是随着国家干预经济增长方式的退出,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货币供应量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GDP增长也开始下滑,2013年GDP增长降至7.7%。股市也犹如过山车一般,2009年沪指反弹至3478点,但是受到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股市开始持续下跌,2013年6月跌至1849点。

在这一时期直接改变股市供求关系的是限售股的解禁,2007年至2011年沪市解禁限售股市值超过15万亿,是2007年流通市值的2倍还多,而投资者新增数一直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新增1915万户下降到2013年新增仅257万户,在股票供应巨量增加和投资者对股票需求下降的双重影响下,导致股市持续下跌。

股市的持续低迷使得投资者将资金投向了其他领域,这一时期的黄金投资和理财产品投资均出现了火暴的局面。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减少了进入股市的资金量,导致股市因缺少资金支持而越发持续低迷。

在没有建立退市制度前,股市的扩容始终打压着股指,每一次新股IPO都会带来股市的震荡,一方面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新股市场化定价机制不完善,以及在新股不败的惯性思维影响下投资者追逐新股的从众行为,导致新股发行与上市持续火暴,资金从股市大量抽走,在没有增量资金入市的情况下,股票供应的增加只会导致股指持续走低。

在这一时期,行政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每一次证监会官员对股市的支持表态只能起到短暂的提振作用,并不改变股市的长期低迷趋势。

四、结论

中国股市早期不成熟、不规范,国家行政直接干预股市有其必然性,随着股市的发展壮大,开始着重加强股市的制度建设,重点解决股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股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国家职能的转变,同时也是中国股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影响股市的因素同样出现了一些趋势,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在逐渐增强。货币政策尤其是货币供应量指标已经成为影响股市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股市的扩容是一直影响股市变动的股票供给因素,新股数量的叠加和限售股解禁带给股市的影响是长期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股市增量资金供应才能消化。随着股市逐渐的市场化,行政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投资者投资配置呈现多样化,在新股申购中体现出明显的不理性行为,这些都影响着股市的变动。

五、建议

第一,尽快建立退市制度,改变目前股市中股票数量只增不减的问题。

第二,对投资者加强教育,树立长期投资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减少对个别股票的热炒,提高对基本面业绩优良股票的持有比例,使投资者真正将资金转向价值投资方向。

第三,改进新股发行制度,转变投资者对于新股不败神话的观念,减轻对新股IPO爆炒的非理性行为,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第四,尽快采取措施盘活市场中的资金存量,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占压,使资金得到更优的配置。

第五,改善股市投资环境,加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审批速度,合理引导增量资金入市。

第六,加重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力度,增加上市公司违规成本,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管理制度,对违规上市和交易的公司从重处罚。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编著,《证券基础知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P57-65.

[2]合肥工业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和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组,《限售股解禁对市场的影响》研究报告,2008年12月,P65-66.

猜你喜欢

股价指数股市趋势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