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4-04-29梁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情境

梁艳

^摘要:阅读是学生提升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即要注重情感、态度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既要重视课内语文阅读教学,又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有效阅读的训练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1]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语文教育是有改革的必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知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作为一名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我,看着孩子们在有限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资源中学习,心中不由得感觉到酸楚,也使我深思,在当今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上好语文课?与此同时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给他们一双想象的翅膀?

一、课堂上要有情感

教育是培养情感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是教育的传输者,学生是将所学知识、情感等适用于生活的体现者。那么在课堂上学生是如何利用每一分钟的,他们是开心的学、还是痛苦的听?這都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营造的学习氛围。

1.要立足课本、教材,使学生在读中悟语文课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不仅涵盖面广,知识的综合性也很强,要挖掘的资源很丰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那么如何来体现这两大特点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读中悟。以《杨氏之子》为例,我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提问:“在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中,你体会到杨氏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这样的回答是不是礼貌、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动笔勾画,全班交流。板书杨氏之子的“聪慧”、“勇敢”、“机智”,再让学生读一读,师生共同体会。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之处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深切的体会出一个九岁孩子的聪慧之处。这样使得教师、学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充分的交流。

2.学习活动中要注重“融情”在一堂课中“情”是一个活动开展的“催化剂”、“柔顺剂”,有了这些,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课文中的氛围。以《童年的发现》为例,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在你的童年里,你都发现了些什么?你的发现是如何被解答的(或是用什么方式解决了自己的发现)。”作者、教师、学生这“三情”得到了共鸣,也使得学生的记忆闸门被开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得“文”“道”结合,各显华章。

3.尊重“需要”,注重“激趣”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我的指导老师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图片展示、或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将之前的“要我学”“让我想”变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以《烽火戏诸侯》这篇综合性学习的课文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导入环节:课前做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战争情景下的音乐导入,将学生们真切地带入到情景中;再放映幻灯片,图音结合。现在的多媒体帮助我们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情境世界,这已不再是难题,关键是看教师创设的情景是否得当,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否则就是“热闹的空架子”,没有多大的实用性。

小学语文的领头人李吉林在语文情景教学中曾总结出情感推进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阅读课外文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传递给学生,营造一种合作、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变苦学为乐学。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提升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不仅使其具有程序简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观在这样的流程中得以真正确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阅读教学,又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为此,我深切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有效阅读的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