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2014-04-29何小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思想

何小婷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并经过辨析、判断,及时作出反馈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又一个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阅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教会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怎样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教师想要的预期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简单谈一谈语文阅读教学。

一、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其实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培养兴趣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学校便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的一个良好的环境。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作为阅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力量,培养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如此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各种知识,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课堂把经典之作带入教室,与生同阅,其阅读兴趣自然也就上来了。

二、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1.什么是阅读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心智技能,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能力,指阅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阅读能力的纵向层次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活用能力。

(1)认读能力是阅读的基础,指感知、辨识文字符号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活动。认读能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认读的数量,即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其次,取决于认读的质量,即正音、辨形、解义;再次取决于认读的速度。

(2)理解能力是阅读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强弱的基本标志,指透过文字材料表层结构意义,认识其深层结构意义的能力,它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思维过程: 通过“由表及里”(即“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去了解“写什么”;通过“由里及表”(即“思想内容-语言形式”)去了解“怎样写”、“为什么写”。理解不同于认读,不是对文字材料的表面的局部的感知,而是深入的整体的感知,以分析和综合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评价能力是阅读的升华,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别、欣赏的能力,是高层次的理解能力,是高水平阅读的标志。评价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区别在于理解是侧重于“跳入”读物,了解客观,让客观驾驭主观,让读者的思想纳入作者的思想;评价则恰恰相反,是侧重于“跳出”读物,表现主观,让主观驾驭客观,让作者的思想纳入读者的思想,所以,读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想观点在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活用能力是阅读的迁移,是以阅读时吸收的信息为依据,运用创造思维,灵活地从中捕捉苗头,激发灵感,拓宽掘深,举一反三,产生阅读的再生效应。活用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输出,其创造过程一是变“已知”为“未知”,即“无中生有”,发现问题;二是变“未知”为“已知”,即带题求解,完成创造。活用能力是把经过理解、评价而贮存起来的各种知识根据需要灵活地提取使用的能力,具有信息开发价值。

2.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要确保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必须做到三个“优化”,才能使用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必须做到教学目标的优化。阅读教学的改革在目标上表现为单一化发展为综合化,语文目标是综合目标,从系统的观点看,整体效应大于局部效果,在综合作用下,系统的个别要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割断与其他要素的联系,孤立地发展某一要素,往往会劳而无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以思想认识、审美感受为基础的,思想教育渗透于语言训练之中,不仅不会两败俱伤,反而会相得益彰。

(2)要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所以在横的方面,要重视常用文体、文学作品、文言文三类课文教学的优化;在纵的方面,要重视由“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组成的单元教学的优化。

(3)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关键在于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以贯彻的教学思想,“问题教学”又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比较有效的手段,其基本步骤是:①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识矛盾:或由教师设疑,或让学生质疑,在已知因素中参与未知因素,冲突产生,思维即开始;②提供必要材料,指定“释疑门径”,以材料为诱因,以方法为中介,促成学生析疑、解疑;③反复激发疑问,促进思维“爬坡”: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激疑”过程,要注意精心设计问题系列,使思维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三、注重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形成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也是阅读教学中的又一个重点。主要包括动脑默读的习惯、动手助读的习惯和读书看报的习惯等等。阅读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要综合运用大脑的感受区、想象区、判断区、贮存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多动脑思考,如此,不仅利于增强阅读效果,而且利于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动手助读”,一是指动笔圈点、批注、摘录、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笔记等;二是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等。语文学习的社会性、实践性决定了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迅速提高语文能力,因此读书看报的习惯相当重要。我们在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看报的同时,还通过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的办法,从阅读教学上促使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形成。

四、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关系到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方法主要包括朗读的方法和默读的方法。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范围、阅读程度、阅读环境,有不同阅读方法要求。其中朗读的方法可以在早读、课堂教学和朗读表演过程中采用范读、集体齐声朗读、个体朗读等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而默读的方法则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和阅读课中,依靠学生自己在长期的自觉阅读中逐渐掌握。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且具备了较强的閱读能力时,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如虎添翼,学习效率便会有较大的提高,学习质量便会产生质的飞跃,学生就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

总之,阅读是学习之母、能力之砥、智慧之源、思想之船,具有认识价值、能力价值、智力价值和教育价值。阅读也是发展写作能力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反映了“读”对“写”的促进作用和阅读的意义所在。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以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参考文献:

[1] 刘年喜 黄声波,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 宜宾学院学报, 2002.04

[2]李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东方青年·教师 2012.07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思想与“剑”
背课文的小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