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体验快乐学习喜悦收获

2014-04-29张礼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交流教材数学

张礼英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们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中首次使用“体验”来刻画教学活动中的过程目标,并在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这两个具体目标的阐述中多次提到。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经验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因此,应让学生多一点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内省来实现自主学习,并达到“自我完善”和“个性完善”。

一、在现实情境中体验

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书本上的抽象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感受,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甚至于有些还不容易理解。例如,米和千米的的单位换算,一般在教室上课,教师主要通过米尺的演示,告诉学生这是一米,有1000个1米就是千米。学生可以理解知识,但是感受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常常会出现了3米=3000千米的错误。对此,如果让学生到实地考察体验,就可以避免这类错误。学生看到这样大的操场一圈仅l00米,这样,对l00米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印象。接着,又让学生沿着操场走一圈,可以询问学生;现在共行几米?“那么1000米应该走几圈?”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以及实地行走,学生对1000米认识是极深刻的。所以,教师创设丰富、真实的学习情境,会使数学的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而忘返。

二、在操作探索中体验

在人的内心探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探索者,是发现者。少年儿童参加实践活动和创造成功的欲望会更强烈。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教材,冲破习以为常的做法,在教材编排的平凡处、最不起眼处寻找新知的生长点、挖掘新知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完成自主构建。如“能被3整除的数”一节中,教材先罗列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接着写了一段话:把每个能被3整除的数中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所得的和有什么特征?如果按教材这样的编排直接去教,学生在探索新知时会少走许多弯路,但本人认为这种学习过程过于简约,缺乏亲历性,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活动设计成:

学生每人分发—张表格(如下),且每人手中有一个珠子计数器学具,让学生操作并记录:

1.任意拨不同的数,共用了几个珠子?

2.所选的数能否被3整除?

3.你发现了什么?

数珠子个数能否被3整除369102317210………………

三、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合作交流对数学学习乃至对以后适应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方式,巧妙地运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课堂时空留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牛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使他们互相印磋、体验交流、共同提高。例如;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看一看教室里和自己学具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先定一個长方形物体.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试着自己探索计算周长,课堂里—下子像炸开了锅似的,学生们像科学家—样。煞有介事拿着测量工具,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小组测墙上挂图,有的测量校微的面,有的测量黑板,有的测量桌面和课本……:有的小组有记的,有计算的,有测量的,时而交流。时而争辨。在这合作氛围里,学生思维空前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思维中体验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协作中。分享互助与竟争、成功与挫折的体会。

四、在评价运用中体验

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采用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课堂中应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尊重、期待、鼓励、宽容,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学习的主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巧妙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开放的应用练习。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创新意况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关于“余数”的教学中.教师讲解了有关‘‘余数”的内容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余数。”有的学生提出了“月历上的余数”,有的学生提出了“家中水果的分法”教师进一步提出:“如果上电脑课,要给全班同学重新安排座位,按学号排队,然后每5人一组按顺序围坐电脑周围,请你们自己判断一下自己在哪一组?哪一个位置上?”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发观,运用除法比较简便,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是33号.那么有:33÷5=6(组)……3(人)。因此、该学生坐在第6组的第三个位置上。这样,他们已经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知识的积累,归根到底要靠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外,更应着眼于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的是要学生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到数学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交流教材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