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4-29马志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思考数学教学

马志涛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形势已有明显改变,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用科学崭新的观念武装自己。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笔者认为无论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学生适当而又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考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应切实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当今考试试题新,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现在的初中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学生,从小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内容,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不少家长都是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能只是一味地埋头教书,在这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中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说他们笨,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这样下去,他们对数学就会趣味全无,成绩当然会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为正数,黑色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再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我们应让学生动手去做全等三角形,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样化抽象为直观,学生易学。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爆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也会刻骨铭心。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很大的兴趣。

三、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多做。

四、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五、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或操作步骤,让学生学会观察、动手、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

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这一课时,我并不是生硬地教给学生“边角边”这一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而是首先展示给学生一组标有角度和边长的三角形图片,请同学们先猜一猜,量一量,看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已准备好的工具画出已知两边长分别为6cm和3cm且这两边夹角为40℃的三角形,再用小刀剪下,然用试着与班上任何一位同学的三角形去比较,看能否完全重合,通过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结论,这样学生学习“边角边”时就不会那么生硬与被动,而是更轻松,更有体会,更有兴趣,培养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求规律的能力。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思考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