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新区巧致富”
2014-04-29张异徐媛
张异 徐媛
2014年8月27日,黔江区大雨暂歇。
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几名中年人正在发招工简章。
“我们从长寿过来,这次就是到你们这里招工的。”孙世勇大声喊道,“重钢三号高炉即将开工,需要大批工人,想找工作的赶快来看看啦!”
人群逐渐围拢,大家议论纷纷。
“长寿机会多不?”有人问道。
“现在长寿发展快得很,工作机会多得很!”孙世勇更卖力了。
来自长寿区江南街道的他,现在是一家劳务公司的总经理。
“都市发展新区,就是要发展嘛!像我这样的人,就是通过长寿的发展才改变了命运的。”孙世勇感叹。
他没有撒谎。
孙世勇生在江南街道,长在江南街道。
中学毕业后,他辗转各地谋生——去浙江打过工,到贵州办过厂,在重庆主城开过店。
“但都不是很如意。”最后,他回到长寿开出租车。
“一直想在自己的家乡富起来,但是苦于没有机会。”他说。
很快,机会来了——主城制造企业转移的浪潮和“一圈”城镇化的大潮,很快拍击长寿。
2009年,长寿重钢新区投产。
一些当地人“借厂生财”:有的买车搞运输,有的开店搞餐饮,有的进厂务工……
孙世勇也热血沸腾起来,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项目。
一天,孙世勇到社区办事,偶然听到了以下对话。
“我们想找工作,能不能帮忙牵个线?”一个当地人问社区工作人员。
“我们掌握的招工信息不多,暂时没有合适的工作介绍。”工作人员回答。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世勇有了一个念头:重钢新区需要大量劳动力,以后入驻长寿的企业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不如搞个劳务中介,一来自己可以创业,二来也可以为乡亲们介绍工作。
令孙世勇没想到的是,街道党工委和辦事处也正有此意。
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支持下,孙世勇办起了勇新劳务有限公司。
“在城市发展新区规划的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中,长寿占了五个——这对我来说,商机无限。”
从此,他投身“一圈”城市化、工业化大潮,生意风生水起。
到今年8月,孙世勇掐指一算,已累计为2000多人找到了工作。
“城市发展新区飞速发展,入驻的企业多了,劳务机会就多。”孙世勇说。
回到招聘会现场。
自己的经历像电影一样在脑海放过,孙世勇又开始卖力大喊起来:“招工了,招工了,留在重庆打工好,还能照顾老和小;留在长寿就业好,新区机会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