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边境初中语文课堂实效性探究骆

2014-04-29王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实效性探究课堂教学

王保

摘要: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贯彻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解读文本、巧于教学设计,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两者有效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新课标的目标,真正建设实效性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1

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贯彻实施新课改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应不断更新,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当然,在热闹之后,我们也应反思:“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基于此,笔者结合中越边境地区农村学校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善于解读文本,巧于教学设计

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因为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能否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准确地解读文本呢?

1. 教师要从一般读者的角度去欣赏文本,品读文本。众所周知,文学艺术作品的美,重要的是整体美,是它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匀称、均衡与和谐。唯有品读、细读、欣赏地读,才能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意境美……正如南宋陈善所言:“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由于课前重视文本的反复研读,甚至是熟读成诵,在教学时就能很好地把握教材,讲起课来也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因此,作为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应从读者的视角出发,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作用,运用已有的对文本解读的经验,跨越时空,与文本的作者达成心灵的共识,产生思维的共鸣。

2. 从学生的视角,透视文本,找出文本与学生学情之间的差距,便于施教。常言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阅读文本,可能会得到许多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这时,就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预设,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师只有吃透教材,事先考虑在文本解读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才能在课堂中得心应手。例如在教学《敬业与乐业》时,当笔者分析完全文的内容和结构后,一名学生突然提出:“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笔者笑着说:“请你认真读第7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对‘业作了诠释。”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学生举手回答:“由文中‘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质疑是笔者始料不及的,但由于笔者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这全方位的预设才能使笔者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适时关注课堂上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解读。

3.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方法和策略,即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训内容。这里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教师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因此,就这一因素而言,有的教学目标我们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如: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这是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该大力提倡。二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即学生的学情。教师必须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设计问题。

教学设计应从这两个因素出发,并在其中找到最佳结合点,设计有坡度性的教学架构,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这是课改实施者必须时刻尊重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促使他们生动和谐地发展。新课程理论认为“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努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解读文本,巧于教学设计,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两者有效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新课标的目标,真正建设实效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吴全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3(11).

[2] 蔡 琴.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09(27).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寨安中学 532500)

猜你喜欢

实效性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