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对古代消渴病的治疗

2014-04-29李新河樊瑞屏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治疗临床

李新河 樊瑞屏

【摘要】消渴病是中医常见的疾病名,临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为典型症状。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健康杀手。努力探索和积极寻找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理想方法和药物,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界亟待解决和攻克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是对古代消渴病的治疗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消渴;《黄帝内经》;治疗;临床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73-02

一、古代消渴病的临床描述

对消渴病“三多一少”的特有症状,《黄帝内经》有着明确记载,如“肺消者,饮一嗖二”,“大肠移热于胃,善食丽瘦人”,“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机,脐以上皮热”。张仲景对消渴病的临床表现描述较为全面,他将消渴一词视为主症和病机的高度概括。他在消渴病“消谷易肌而瘦,饮一嗖二”基础上对消渴病烦渴多饮、小便反多、小便数、大便坚等主症予以重视,丰富了消渴病主症的认识。如“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渴饮无度:“男予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多饮、多尿:“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则坚,坚数则搏,即为消渴”——多食、大便坚、小便频数。

史学家一般认为隋·巢元方是中医最早记载消渴病并发症的。但据现有的资料看,张仲景不仅最早记载了消渴并发症,而且提出了有效的治法和方药。张仲景在《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脉诊治》篇中论及:“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明确提出消渴病可并发病痿。因消渴病小便频多,重亡津液,阴虚内热,热灼肺脏则令虚热肺痿。窭瀵灞瘸霹劳“咳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虚热肺痿除有脉数、咳嗽吐脓痰外,尚有咳喘、咽喉干燥等症,方用麦门冬汤以养阴降火、祛痰下气。

二、古代对消渴病的治疗

1.《黄帝内经》提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黄帝内经》对消渴的治疗,论述较为具体的为《素问·奇病论》。论曰:“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关于“兰”历代医家看法不一。王冰认为兰即兰草。神农曰:“兰草味辛热平,利水道,辟不祥,胸中痰避也”。除,谓去也,陈谓久也,言兰草除陈久甘肥不化之气者,以辛能发散故也。王冰认为“兰”当为《神农本草经》中的“兰草”,其味辛热平。从历代医家用药看。“兰”的名称不尽相同。如《圣济总录》附方中有兰草汤,方中有兰草;《东垣试效方》中有兰香饮子,《兰室秘藏》称之为甘露膏,兰香饮子与甘露膏均用来治疗消渴,方中均有“兰香”;而《本草求真》又说:“东垣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现代有人对“陈气”理解为血瘀而认为“兰”即泽兰,也有人对陈气理解为痰浊而认为“兰”即佩兰。无论泽兰还是佩兰,在消渴渴的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金匮要略》提出消渴病治疗方药

喻嘉言认为消渴之证“《内经》有其论无其治,《会匮》有论有治矣”。《黄帝内经》中对消渴的治疗论述比较简单,比较明确的治疗方法只有一句话,即“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金匮要略》对消渴的证治有了相对详细的论述。如《金匮要略》中有“渴欲饮水,口舌干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张仲景认为本病的实质为肺胃热盛,热伤津液,故用白虎汤荡涤肺胃之热,辅以人参一味补脾益气以复阴生津而顾其本。加人参一味不仅体现了张仲景论治消渴重视治本的思想,而且丌后世补脾益气法治消渴之先河。如戴思恭治消渴把益气放在第一位:近代名医张锡纯主张以黄芪、山药、葛根为主益气生津以治消渴:北京名医施今墨把补脾助化、气复阴回提到与滋阴降火同等的地位。足见张仲景从脾肾入手论治消渴病一直为临床医家喜用的常法。目前在临床上,本方常被医家用于治疗糖尿病以口干多饮,饮不解渴为主要表现者。日本医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白虎加人参汤及八味丸对糖尿病的作用,证实了这些方剂均有降血糖的作用,但又以白虎加人参汤较优,并且发现了知母、人参、石膏在降血糖方面的协同作用。《金匮要略》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的记载。张仲景认为肾气虚弱,阳气衰微,上不能蒸腾津液于肺而敷布周身,下不能气化布达于膀胱致开阖失司,故饮一斗,小便亦一斗。

三、对消渴病预后及禁忌的认识

先秦时期,有“病消”一词,即“消病”,如《淮南子·说山》曰:“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则后难复处,”可见当时人们已经对“消病”的预后有了初步的认识。关于消渴病的预后,在《素问·通评虚实论》中云:“消病……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说明该病若气血不虚,虽病久亦可治,若气血已衰,则正不胜邪,病久就难以治疗,强调了该病应注意补益气血,扶培正气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指出了本病的用药禁忌,如《素问·腹中论》中所云:“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可见,《黄帝内经》已经认识到了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食肥甘厚味。同时,也指出该病患者不宜使用劳香草药和金石。这对隋唐时期的预防理论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如孙思邈程《备急千念要方·消渴第一》中明确指出:“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也”。此后,王焘亦指出该病忌房劳、热两饼干脯、一切炙肉、粳米饭、李子等。可见饮食不节与消渴发病关系之密切;同时控制饮食对改善患者病情意义重大,这与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观点基本一致。

四、结语

先秦两汉对期人们对消渴病的认识尽管比较简单,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既滑专门论述消渴的专著,也没有对消渴列专篇详细讨论,但此期对消渴病的认识则是后世消渴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渊源,是消渴学术原创期。后世的服石致消说、瘀血致消说、痰湿致消说、脾虚学说、肾虚学说等都是在《黄帝内经》和《会匮要略》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黄帝内经》中已认识到过食肥甘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与加重,这为后世预防学说及消渴病饮食疗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见:郭霭春,王玉兴主编.会匮要略校注语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

[2]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1963年第1版.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治疗临床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高通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