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人本性的复归

2014-04-29崔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外化本性内化

崔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本性,我国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并充分重视受教者“人的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人本性的复归。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人;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政治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仅仅依靠其政治属性是远远不够的。从广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活动,是一项“育人”的工程。就育人而言,文化环境具有更为本质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离开整体文化环境的制约来进行封闭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正是得益于文化的滋养和支撑,思想政治教育才得以建构在厚重的历史之上,并源源不断地获得丰厚的思想养料。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

“文化”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宽泛的词汇,人们的生活方式、存在样态、行为习惯、思维特征、情感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心理素质,都是文化,都包含在文化之中。或许正是由于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迄今为止,学界对“文化”的定义仍然是见仁见智,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文化界定大体上可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别。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總和。狭义的文化主要限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是指与意识生产直接相关的人的意识生活及其成果。本文所说的文化指的是狭义化的文化,文化的狭义定义具有积极的人文意义,揭示了文化的最核心价值之所在,在最高的抽象层面上概括了文化的内在意蕴。

从教育和文化的关系看,教育本身即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教育的本质性质,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代表人斯普朗格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有意识的文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政治性、社会性和文化性有机统一的教育活动,既是一种政治和社会现象,表现出鲜明的党性和阶级倾向,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出浓郁的文化属性和人文精神。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人”本性的复归应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内化”是思想道德领域特有的概念之一。在我国,“内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知北游》中:“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这里的“内化”指内心世界方面的持守凝重,“外化”则指外表行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事实上,早在庄子之前的西周时期,就已对思想道德意识的“内化”做出了实践方面的贡献。西周礼乐教化凸现内外并重的教育风格,“乐由中出,礼由外作”,乐以修内,礼以修外;礼于外制约行为,乐于内修养性情。所追求的是外在的规范约束性与内在的情绪释放性的共同效果,开创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性化之路,寻求的是人的内外的和谐,使思想道德教育的外庄、内和的目标得以统一。西方第一个提出“内化”概念的是20世纪初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他认为社会本身具有超越于个人意识之上而独立存在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通过内化过程,根植于个人意识之中。他指出:“道德是一个命令的体系,而个人良心只不过是这些集体命令内化的结果。”认为内化的基本过程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继迪尔克姆之后,很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对内化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于教育界过于注重所谓的教育结果,过于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问题进而割裂了内化环节与外化环节的连续性,忽略了思想道德意识内化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呆板化、强硬化,其结果使本可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成为枯燥、空洞的政治灌输和道德说教。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继承和发扬思想道德教育史上内外并举的教育手段,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使受教育者经过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才能使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在其思想中扎根升华。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人”本性的复归应充分重视受教者“人”的主体地位

中国文化关注的对象是人,文化的本性在于“化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是提高人的人格修养、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人本身的自我超越。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注重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同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而忽略了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受教育者没有被看做真正的“人”,而是像容器一样被动地接受从代表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者那里传来的具有权威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以为受教育者接受了这些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就会变成一个有思想政治素养的、有道德的人。其实,正确的理论、知识、观点并不必然保证正确的行为,与人的生命和灵魂相比,理论、知识是次要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本体,忽视人的感情和意志在思想政治道德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人的生命和灵魂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物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使得原本应该富有魅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被简化为思想控制、意识形态控制的代名词。在社会至上的阴影中,个人的自主、主动、选择、创造等“人之为人”的主体特征被湮灭了,能动的、个性的人消失了。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具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该轻视这个“第一前提”,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需要,其首先突出的内容应该是对生命的关照和关爱,应该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和谐行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基于此,我国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人尤其是受教育者的生命本性,遵循人自身和人的心灵发展的需要,关注受教者生命主体的“人”的存在方式,充分体现人的自主、主动、选择、创造等人之为人的主体特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人以生命的信念和动力。

总之,我国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环节的渗透和外化环节的促进,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实现有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好前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外化本性内化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本性最美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