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客厅”什么范儿
2014-04-29
要技艺,更要寓意 马祥林供职于中国国防大学校史馆,2009年他受中央文献出版社之邀开始研究人民大会堂的历史。沥粉贴金装饰、金丝楠楼梯扶手、花岗岩的须弥座和台阶、大理石墙面以及琉璃瓦铺就的柱顶墙檐……在马祥林看来,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施工技术,人民大会堂都堪称汇集“国家之最”。
相较大会堂庄重大气的硬装修,由字画、瓷器、挂毯、刺绣、雕刻作品等组成的装饰品往往更引人注目,成为大会堂审美的点睛之处。
1999年随着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交付使用,油画《三峡晨曲》成为该厅的装饰主体。当时画家陈可之在重庆市委的安排下完成这幅创作,背景是重庆刚刚成为直辖市。在接受采访时,陈可之表示,之所以官方在他提供的《几度夕阳红》、《月是三峡明》、《三峡晨曲》中选择那幅晨景图,是因为看重“画中有对光明的向往,寓意较好”。
大会堂的装饰喜欢以“大”的极限强调艺术的独有性和精致性。“不但作品的尺寸一定要大,作品的主题也必须恢宏大气。”在马祥林的印象中,大会堂的装饰画大都以山水、松竹和花鳥为主题,很少出现人物。尤其是领导人以及现当代可辨识出身份的人物画作更是少见。“这也许是大会堂装饰中一项不成文的禁忌。”
为大会堂定制作品的“附加值”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大会堂共收藏了数百位艺术家的各类作品,创作者既包括齐白石、关山月等书画名家,也包括各个省市濒临失传的各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者,还有被名师举荐的年轻画家。
政治素质过硬是艺术家有机会为国作画的首要条件。1959年,汪钰林被工艺美术学院推荐完成大会堂西藏厅作品时还只是壁画系四年级的学生。回忆起来,汪钰林深感家庭出身好,政治态度比较积极是自己当选的重要原因。
画家侯德昌1994年创作的《幽燕金秋图》,几乎每晚都能在《新闻联播》中闪现,成为中国公众最常见的“领导人背景”。因这幅画的巨大成功,他不但五次受邀为大会堂进行创作,中南海、中央军委等部门的“订单”也纷至沓来。甚至在2009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访美时,还将侯德昌的作品《山高松青》赠送给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礼物。摘自《广州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