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业大县到生态强县的有机嬗变

2014-04-29中共南充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当代县域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县域生态

中共南充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这是一串特别让人瞩目的成绩:先后斩获“中国有机食品第一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CCTV年度品牌城市” “忠义文化之乡” “四川乡村旅游示范县” “四川十大宜居城市” “全省法治县先进单位” “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殊荣,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多次名列全省丘区县前茅,群众集访上访量持续走低……

这就是四川省西充县,一个正在向生态强县目标加速冲刺的西部生态经济大县。

从典型的被称为“苕国”的丘区落后农业县,一跃成为丘区县域特色发展的排头兵,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西充的嬗变?

立足自身优势谋划特色发展

创新县域治理、加快底部崛起,前提在于找准发展思路。必须准确把握趋势,立足自身优势,前瞻定位、科学谋划,在比较研判中明晰思路,彰显特色发展

——始终紧扣“绿色崛起”主题。作为欠发达农业县,西充发展的本底在生态,西充超越的基石在产业。扬长避短,借势生力,走品牌化、产业化、高端化的路径,在激烈竞争中抢占领先优势,实现高起点赶超目标。

——坚持“生态经济强县”统揽。按照“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将生态优势演变为经济优势”的思路,以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为统揽,联动推进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特色的新型工业、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相互支撑、产业相互融合、品牌相互映衬、效益相互促进的生态经济“叠加效应”,打造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升级版”。

——构筑“中国西部绿谷”品牌。全方位提升生态文明的覆盖领域、发展层次和人文内涵,努力打造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产业体系、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消费文化为一体的“中国西部绿谷”,塑造“生态西充·西部绿谷”的知名品牌,持续提升县域美誉度和影响力,成就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充样板”。

借助优势高端切入培育产业

创新县域治理、加快底部崛起,关键在于明晰着力方向。必须立足产业基础,借助优势条件,坚持高端切入,强化龙头带动,培育产业优势,提升经济实力

——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牵引作用。通过有机农业带动现代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了“一线引领(国道212线)、两翼齐飞(西充—太平路、西充—莲池路)、三片共促(古楼香桃、凤和柑桔、槐树禽蛋)、四业并举(畜禽、粮油、水果、蔬菜)”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建成高产粮油、特色果蔬等优势农产品基地35万亩,5大类、92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有机农业覆盖面达30%以上,规模稳居西部第一。培育龙兴、百科、明和、星河科技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4家。打造“百科牛奶猪” “航粒香米”等知名农产品品牌12个,“西充二荆条” “充国香桃”“西凤脐橙” “西充黄心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京、沪、穗等国内一线城市建设营销旗舰店8家,产品在港澳台、东南亚和日韩等地热销。

——持续增强新型工业的支撑实力。依托有机农业品牌优势,坚持“食品主导、集群集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思路,着力打造食品加工、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新型工业集群。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多扶食品工业园,成功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江苏旷达、通光光缆等43户企业入驻园区,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广东星河生物科技建成西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绮香纱丝业成为国内最大的丝绸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天盛“竹娃娃”获得“四川著名商标”称号。

——努力激活文化旅游的扩展基因。围绕建设“五谷支撑、百里环绕”的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总目标,与中国规划设计院、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平台合作,以创建“中国国际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为主抓手,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影视文化产业园、多福古镇等项目,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张澜故居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等旅游景区已具雏形。近三年,西充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

统筹谋划破解基础设施瓶颈

创新县域治理、加快底部崛起,重点在于改善基础条件。必须立足现实需要,坚持适度超前,注重推进策略,加强统筹谋划,调动各方力量,破解瓶颈制约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集中打造县城主城核和北部新城现代田园城市样板极、多扶产城互动示范极、九龙湖休闲旅游增长极,80平方公里生态田园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功能、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以中心城镇为重点,加快多扶、义兴、太平等交通枢纽型、产业集聚型、商贸流通型特色城镇建设,全县城镇化率达32.6%。高标准建成凤鸣双龙桥、义兴书房山、莲池灵宝宫等“产村融合型” “农村社区型”新农村综合体3个,凤鸣双龙桥村跻身“全国1000个美丽乡村”。

——着力打造次级交通枢纽。广南、成德南、巴南3条高速建成通车,遂西、绵西高速加快建设,境内高速里程达127公里,加快南(充)西(充)快速通道、射(洪)蓬(安)公路立项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大动脉”搭建完成。五年累计建成通乡通村公路1283公里,境内旅游快速通道、乡镇环线通道全面形成。

——深入实施生态工程建设。九龙潭水库、升钟灌区二期等国省重大水利项目快速推进,整治病险水库40座、建设供水渠(管)系1220公里,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保障体系逐步成熟。加强虹溪河和象溪河“两河”、九龙湖和青龙湖“两湖”生态湿地保护,全面完成46个场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深入实施“四大绿色工程”,建成城市生态湿地公园2个、森林公园3个,森林覆盖率达41.7%,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创新社会管理形成优序良俗

创新县域治理、加快底部崛起,要害在于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德法共济,依托法治力量,强化道德引领,弘扬社会正气,匡正社会风气,形成优序良俗

——坚持以法立威。在全省率先开展“依法治县”活动,行政审批、收费、执法“三大行为”和社会治安、信访、市场经济“三大秩序”有效规范,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首批“法治县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以德育人。围绕打造“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目标,在全社会倡树新风正气,大力弘扬“诚信、包容、奋进”的新时代西充精神,涌现出“全国敬老好儿女”赵凤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胥德刚、南充市道德模范王小玉等一批先进典型。

——坚持以心联心。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问情联心”活动,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田野乡间,帮助群众解决道路、水利、广播等现实难题。扎实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行动,推行乡村医生上门巡诊制度,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增进民生福祉夯实执政根基

创新县域治理、加快底部崛起,根本在于夯实执政根基。必须践行为民宗旨,立足群众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增加供给,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

——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五年累计投入35.6亿元,实施民生项目220个。新建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张澜学校等各类学校13所,维修改造农村学校69所;新建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多扶新区分院,新改建城乡医院49所、村卫生室582所,有效解决了“大班额” “就医难”等问题。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6个,群众文化需求有效解决。

——真情帮扶贫弱群体。三年来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157套,改造棚户区8万平方米、农村危房9740户,基本实现“居者有其屋”。深入实施“十大惠残工程”,出台对一、二等残疾人实行定期体检、代缴基本医保费用等特惠政策,县财政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实施脑瘫儿童、聋哑儿童救助、人工耳蜗植入等项目,300余户家庭受益。

培育风清气正执政生态

创新县域治理、加快底部崛起,核心在于提升治理能力。必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培育风清气正的执政生态,锻造敢作善成的执政团队

——公平公正选拔干部。不断拓宽干部选拔渠道,从普通工人农民、大学生村官和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考录公务员6名。努力改进干部推荐方式,按照“两公开一公示两审核”的程序推荐科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创新干部选拔方式,近三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43名,跨部门、跨行业轮岗交流中层干部330余人。

——多措并举淬炼干部。实行科级干部拟提拔对象候任制,鼓励新提拔干部投身到信访维稳、项目攻坚、援边援藏等一线锻炼,输送了130余人次到甘孜、阿坝等地挂职锻炼。深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近三年举办专题培训班34期,培训干部4195人次,选派了469名领导干部到中央党校、北大、浙大学习深造。

——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改进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分层评价机制,将领导评价和党员群众测评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开展优秀党委书记、局长评选活动;强力整治领导干部作风中存在的“十大问题”,构建了班子运行、干部监督、财政资金审批管理等19项长效机制。在市委年度考评中,县委班子综合优秀率、选人用人满意度、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三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战略目标,西充县在县域治理方面的探索实践,是对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的科学回应和认真实践。我们相信,西充将在县域发展中创造更多“样本”,为加速底部崛起、实现全面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课题组成员:张灯 苏长龙 康绍君 何漓)

猜你喜欢

县域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培育壮大县域文化产业的探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