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实施的三个策略
2014-04-29刘晓敏
刘晓敏
【摘要】 数学不但需要观察,还需要实践,教学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本文通过教学总结对数学实践活动的三个方面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策略
传统数学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而数学实践活动因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而能够弥补其不足. 那么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开展好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在呈现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欲望的情境,唤起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愿望,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由学生自己决定.
如,在教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的导入环节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动画故事《阿福的新衣》.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再通过帮助徒弟解决问题:师傅的手大,一拃就大;徒弟的手小,一拃就短,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入厘米的认识. 此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上有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都想在自己手中的直尺上寻找到答案,观察细致认真,不一会儿,小手就纷纷举起来了,并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我发现直尺上有很多长短不同的小竖线;老师,我发现直尺的前端有“0”;老师,我发现直尺上有两个英文字母cm…… 此时笔者顺势提出刻度线、0刻度、长度单位厘米等概念,水到渠成地为学生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厘米、几厘米、用厘米量,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估一估、量一量等多种实践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本课设计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小组活动为主,从导入到新授再到练习,都是由教师抛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讨论、去发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求“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低年级“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 为使这个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笔者将课的内容渗透于课前,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超市,有目的地调查各种商品的价格,并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让他們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学生八人一组,推荐出 “售货员”“收银员”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 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每个柜台前各组成员都各自为政,“推销”自己的“商品”,其余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币去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 在此次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相互间资源共享,而且同学间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因此,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如,在教学“三个和尚”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寺庙里有三个和尚,他们分别是胖和尚、瘦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寺庙里来了一些小客人,老师傅一看水缸里的水不多了,于是想派2个人去抬水. 三个和尚都热情好客,想用自己的劳动表达对客人的敬意,三个和尚争着去抬水,这下师傅可为难了,要派谁去呢?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难度很大,我在教学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由组长分工,每人扮演一个角色,模仿三个和尚去抬水的分配方法.学生兴致浓厚,经过合作交流,终于把所有的分法都找出来了,再由组长进行汇报.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独立思考,答案未必能全面、完整. 在这里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效果. 再如“小小商店”这一课中,让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喜欢的“柜台”中“购物”的场景,学生买哪件商品,买卖时如何讨价还价,都体现出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就是观点交锋及智慧碰撞的过程,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下基础,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加强活动研究,拓展实践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林婉红.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
[2]汪轶.关于数学实践活动的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