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读教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2014-04-29李应喜
李应喜
数学课本是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资源,蕴含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等。叶圣陶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一句,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善于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走进教材并善于深入研读教材,赋予教材鲜活的生命力,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才会闪现智慧的火花,学生灵动的思维才会发生碰撞,数学课堂才有可能洋溢出强盛的生命活力。
一、整体把握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初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通过义務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不但是数学课程的质量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管理和评价的依据。但我们好多老师在研读教材时很片面,结果只注重表面知识的传授,不知道融会贯通。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全面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树立初中数学知识的整体观念,并且要能做到灵活驾驭整个初中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教师要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脉络,认真研读单元教学设计,面对考纲变化,要做到心中有数,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思考哪里是教材的重难点,怎么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积极地引导他们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产生更多的思维模式,这是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只有教师适应课程标准,提高自己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元解读教材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改实验,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理念。作为数学教师,要能多元地解读教材,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要能体现教师和教材深层对话的过程,立足教材,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有效地挖掘数学知识的外延。数学概念的意义在课堂上有了新的生成。数学教学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新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包括每个章节的总结回顾,这些内容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提供了思考、操作和交流的学习机会,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新知识。教材中还采用问题情境的模式对新知识设立了相应的学习情境,这展开了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参与学习,这里强调学生的体验,很好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应用方法,而学生的亲身经历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所在。教材中的试一试等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或者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去挑战一些有难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解决各种形式的问题,尝试去想解决问题不同答案的可能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和一般同学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了提升的空间。
三、重组教材素材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出发,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验。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切不可照本宣科,要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或者风趣幽默的语言引领学生走向教材,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教师不但要尊重教材本身,还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新课改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教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可以体现这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在课前的准备和对教材的开发都可以展示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否真正地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运用能力以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理念,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为学习拓展更多的空间,从而真正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总之,只有真正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