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4-04-29安太莲
安太莲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愉快,教学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教材内涵,滋润学生心田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作为教师应将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适时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在教学《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等生命类文章时,让学生反复地阅读、品味,感悟生命的内涵,使学生意识到人生应该是乐观的、坚强的、奋发的、进取的,因此要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更要感恩生命。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传统的教学授课方式多是“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感、心智等精神世界自然被压抑;而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吸收课文中优秀的文化传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人格,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用心去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进文本。为此,我设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力争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1. 运用电子白板,以“趣”创设情境。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上课先播放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音像资料,优美的画面深深地陶醉了学生,不仅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 借助角色置换,以“演”创设情境。教学过程贵在参与,学生只有进入角色,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在的思想性,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特点,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学《变色龙》、《皇帝的新装》时,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三、用心体悟亲情,用笔凝炼情感
许多中学生的作文存在“假”、“大”、“空”的弊病,其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注意感悟生活点滴,对生活缺少热情,因而写成的文章胡编乱造,毫无生气。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无情之文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久便会枯竭而死;情感充沛的文章才会感人。为此,写作过程中的情感培养就非常重要。
1. 专题作文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很多学生写关于父母的作文时情感枯竭,根本体现不出父母对儿女深深的爱和儿女对父母深深的依恋。为了让他们用心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特意要求他们用心去感受父母为他们付出的点点滴滴,然后在作文课上开展“我心中的父母”专题作文训练,学生们都在作文中流露了他们对亲人的感情。班里有一名学生平时作文不怎么样,这次她的一篇《我生命中最重的人》让我为之一惊,文中表达出对刚去世的父亲那种真挚而细腻的情感。当我把她的作文在班上朗读后很多同学都流泪了。由此可见,我們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心、充满亲情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培养出充满爱心之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同题作文激发学生的情感。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作者只有在文中融入自己独到的感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学生的习作也应是如此。然而,现在有的学生作文缺乏抒发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真切的情感世界,有的甚至抄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还采用了“同题作文”这一训练形式。
总之,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