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应用模式应不拘于模式

2014-04-29吴淑兰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名师自学学案

吴淑兰

俗话说,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1. 定向,2. 自学,3. 讨论,4. 答疑,5. 自测,6. 自结);钱梦龙的“语文导读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于漪的“启发式”教学法等。现在,又有“杜郎口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展示);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东庐中学的“导学案式”(注重学生课前预习)等等。这上百种教学模式,激励、鼓舞教学改革的爱好者趋之若鹜,也想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投身于轰轰烈烈改革的浪潮,培养出高素质、有作为的学生。

如本地邻近县一个乡镇学校,前些年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标准,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不许超过10分钟,余下的时间是学生讲,学生讨论。如果教师讲多了,就是“违规”,将定为“不合格”,学校领导经常在教室外督察。表面看,课堂挺热闹,学生挺放松,但是学生回到家里,会对家里人说:“今天闹死了,老师什么也不讲,主要叫我们讨论,我们趁着讨论的时间再说点闲话,什么都没有学到,没意思。”于是,家长们害怕了,有能力的赶快为孩子转学,怕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成功吗?不成功,以有的学生逃离学校而结束。

再比如,学习“导学案教学模式”。也是本地邻近县的一所学校,坚持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有一两年,在这段日子里,学生的作业特别多,以初二学生为例,每天晚上的作业,有语文、数学、英语导学案,还有明天要上的其他课程的导学案,如政治、历史、物理等,程度一般的学生做导学案很吃力,毕竟这是没学过的要预习的知识点。他们有时到晚上10点钟还写不完导学案。除了预习新课要做导学案外,还要做当天学完新课的巩固练习,如练习册等,因为学习,学生弄到很晚,很是疲惫,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最后“导学案式教学模式”也没有坚持下来。

现在,语文教学中又兴“主题阅读”,将课内阅读文章与课外阅读文章结合起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想想是好事,許多学校纷纷搞起来。于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局限于课本,还有主题阅读丛书,教师要求学生在上面做批注,写阅读感悟。可是学生认真完成的不多,常常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大笔一挥式的乱划,再写上几句不痛不痒的感悟。他们把这当成了负担。问他们爱看什么,他们说是自己挑选的书目……“主题阅读式”教学模式是不是又流于形式?

这些现状,常常让我深思。究其原因,是效仿别人的人没有弄清教学模式的精髓,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从实地出发,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以及这种教学模式对自己教学实践的需要,只是“依葫芦画瓢”,只是“生搬硬套”,导致上课时师生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最后以失败告终。一种教学模式,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土地上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只有在熟练应用这种模式的教师手中才收获丰硕的果实。

我觉得学习别人的教学模式不应该全盘拿来,应该有取有舍,好的、适合自己的精华汲取过来,不适合自己的,对师生发展起阻碍作用的“糟粕”,要勇敢扔掉。记得一位教育工作者曾这样说过:一般教师套模式,骨干教师变模式,优秀教师创模式。不看实际,简单套用别人的教学模式的老师是平庸教师。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中的“法”,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教无定法中的“法”,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贵在得法中的“法”指的是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句话强调了不要简单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比如语文教学,一篇浅显的文章,学生自学可以弄懂,这时教师就不要去讲,让学生自学好了,作为教师,去检验一下学生自学的效果就可以了。如果是一篇深奥的古文,不要说学生看不懂,就是教师读起来也感觉吃力,这时如果还让学生以自学、讨论为主,我觉得效果不大。因为学生看不懂课文,所以不爱看,不能自主学习。因为太晦涩,学生间也不可能讨论明白,这时还需要师生共同学习,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占了上风。由此可见,虽然提倡新课改,但是教师的讲解、引导是不可缺的。

其实,上课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不可能几个人上课一模一样,即使你学习了别人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和别人完全一致,实际上也答不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因为决定你上课效果的,除了教学方式,还有个人的魅力,如教态、性格、能力、学识等,这些是模仿不来的,是一个人多年的文化底蕴的累积。比如有的老师外出学习,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于是回到学校也做示范课,也学名师讲那堂课,但是示范起来却不伦不类,教学效果变了味。原因是自己达不到名师的高度,教学方法也不如名师那样熟练,对名师的教学理念体会不深,学生的素质也不如别人。

所以,在学习别人的教学模式时要灵活变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看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学到了别人的精华,还要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快速成长。平时的工作中,多琢磨学生,多研究教法,多读书,开拓眼界,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切记:教学应用模式应不拘于模式。

猜你喜欢

名师自学学案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乡愁导学案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