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青年成才途径的思想探析
2014-04-29张苗苗
张苗苗
一、教育是青年成才的首要途径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教育作为青年成才的首要途径,详细阐述了它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1.在教育方针上,提出“三个面向”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方针。从青年成才的角度来说,“三个面向”对青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都提出了诸多要求。具体来说,教育作为青年成才的首要途径,要面向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目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载体的现代化等,全方位地培养现代化青年人才:教育要应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开辟国际视野,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与动态,及时地汲取世界先进的成果,培养与世界接轨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教育要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有超前的意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青年人才。
2.在教育的目标上,指出培养“四有”新人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主动要求主管教育工作,他在毛泽东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要转变学风,“要有爱劳动、守纪律、求进步等好风气、好习惯”,这是“四有”新人思想的雏形。在1983年5月4日,邓小平在给张海迪的题词中写道:“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这是“四有”新人的完整表述。到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准确表述了“四有”新人的内涵,即“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培养“四有”新人是我国教育的目标,成为“四有”新人是青年奋斗的目标,之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这一目标,并反复重申有理想、有纪律的重要性。
3.在教育内容上,规定“四个方面”
根据“四有”新人对我国教育工作和青年成才提出的要求,邓小平提出在教育内容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共产主义教育使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通过历史国情教育使青年“了解自己的历史”,明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必然性,从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二是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尤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青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三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邓小平多次强调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青年人才,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教育必须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全面提升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四是法制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以切实提高青年的法制观念和文化素质,为青年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在教育的要求上,提出“五项改革”
为了扫除青年成才路上的障碍,邓小平针对我国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恢复考试,改革招生制度。邓小平指出“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要废除推荐制度,直接招生,以保证青年学习的连续性,切实提高青年人才的质量。“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修改政审标准,坚持“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二是创新办学模式,改革学校管理制度。邓小平强调,办学要两条腿走路,把“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学校可以搞多种形式……重点大中小学校,数量不能太少”,“大学要多花一点钱,解决青黄不接问题,解决提高问题。中学现在数量不少,质量不高”。“教育部要抓好重点学校,其他的放手让地方上抓”,对于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办学校也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办正规学校,也要办简易学校,还可以办职业学校”,“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要兼顾对青年人才的系统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秩序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技术和师资力量等。三是健全学制,改革学籍管理制度。邓小平认为“不仅招生制度要改革,学制、考试制度、升留级制度等等也要改革,教育内容也要改革”,要进一步研究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制问题,“大学学制本科一般定为四年……个别专业也可以长些”,配合重新编订教材,使学制走向科学化。同时,恢复放假制度,解决好跳级、留级问题,加强学籍管理。四是派遣留学生,建立学位制度。邓小平主张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增加派遣留学生的数量,改变留学生管理制度。同时,为了吸引大量留学生回国发展,促进青年人才层次的提高,邓小平认为国内应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并配合学位制度和技术职称制度加以落实。五是建立教师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保障制度,切实加强教师的管理水平,保证教学队伍的质量,为青年成才奠定基础。
二、自学是青年成才的重要途径
自学在青年成才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学校教育的时间与内容是有限的,无法满足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对于广大的青年来说,在自学方面有明显优势,要发挥优势,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以补充知识、磨炼意志、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怎样自学?邓小平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对于那些踏上成才之路的青年,就应该立志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闯将”。坚持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勇于创新,是自学的原则,也是青年成才的要求。邓小平还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他认为,“培养好的风气,最主要的是走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特别是科学,它本身就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不允许弄虚作假的”,同时杜绝出“假、大、空”的学习成果。要重视学术讨论与交流,发扬协作精神,尊重他人的学习成果,“对于那些追求个人私利,互相封锁,不搞协作,甚至垄断、剽窃等等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错误思想和作风,应该进行批评教育”。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和衷共济,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实现自学成才。
学习什么?邓小平也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首先要“要结合建设祖国的实践,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克服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其他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其次“要努力学习各种劳动的本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再次,“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和教训中学”,最后要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自我修养,在自我学习中增长见识与才干。
此外,邓小平还强调,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对待自学成才的青年要一视同仁,不能戴有色眼镜,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自学的机会、提供自学的条件、优化自学的环境,从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激励、促进和保障青年通过自学,不断地追求进步与提高。
三、社会实践是青年成才的必要途径
社会实践是检验青年人才水平和能力的主要方式,是青年人才展才的重要平台,更是提升青年人才层次的必要途径。实践活动通过锤炼与考验,使青年在行动中不断践行信仰,深化理论认识,磨炼其能力,完善其素质,以完成成才关键的一步。当然,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邓小平尤为强调以下几种实践活动,对于青年成才至关重要。
1.参加体力劳动
如果没有艰苦的劳动,丰富的成果是无法取得的,没有任何成果与贡献,青年人才就名不副实;如果没有切实的劳动,良好的品质、较高的能力是无法锻造的,没有一定的素质与能力,青年人才就无从谈起。邓小平指出,要积极参加艰苦的劳动,这是创造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之必然,“特别要积极参加工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因为体力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最大多数人民都要担负的光荣义务。轻视体力劳动的剥削阶级思想的残余,是我们的新社会前进的障碍物……一定要向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做斗争,而且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广大青年群众投身到体力劳动的战线上去。我们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战线上一支值得人民信任的突击力量”。对于那些青年学生,也要“积极准备参加建设祖国的生产劳动,首先是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青年,也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力劳动,这对于他们的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是必要的”。对于那些青年团的干部,也不应脱离生产,“如果是必须脱离生产的,也应该抽出一部分时间参加体力劳动,这对于联系群众和锻炼自己,都有很大的利益”。
2.展开生活实践
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到部队生活、革命生活、民主生活等对青年成才的影响。在谈到青年团要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时,他说:“做人的工作也好,做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工作也好,种庄稼也好,搞工业生产也好,办学校也好,都要做细致的工作。我们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众中去,同他们一块生活,一块活动,一块说笑话,一块下棋,然后去做工作”。要使广大的青年成才,就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他们的生活中去:要发挥青年人才的带头作用,就要了解群众的生活和习惯,把工作做得细致、灵活、深入人心: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展开生活实践是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展开生活实践,是拓展实践活动范围和深度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聪慧的头脑、健康的体魄、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都是青年人才需要的素质,而这些素质的拓展都是源于生活实践的结果。积极地展开生活实践,不仅可以打开视野,而且可以锻炼身心品质,是青年人才培养的第一性的途径。此外,生活实践中处处反映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特征,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生活实践是不完全相同的,生活实践总是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置身于其中的青年,会从中感知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深受生活实践的内容与样态所影响。因此,把握生活实践,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去感受、思考,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施展才华,提升能力,成为全面的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3.深入到工作岗位第一线
邓小平指出:青年人才应该大胆使用,鼓励到第一线压担子,不断积累经验,让大批青年在实践中成长起来。要牢固树立“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的观念,使其实践中去摸索、去总结、去增长见识、去提高能力。“把年轻干部放在第一线压担子,这个路子对,不能只靠人家扶着。他们受到了锻炼,提上来别人也会服气”。大胆实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关键,邓小平历来主张在实践中成才的观点,而到第一线压担子,是青年迅速成长的途径。在邓小平看来,青年应到工农生产第一线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品质,提升才能;而年轻干部也应到基层和第一线去,以加强锻炼,深入实际,熟悉业务。鼓励青年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到第一线去锻炼,这是对青年人才必要的检查和考验,也是青年人才层次提升最有效的方法。工作岗位第一线,有较为严格的专业要求可以激励青年,有优秀的人才可以帮助青年,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提升人才,这是青年成才的必修课,也是青年展才的必经之路。
邓小平关于青年成才途径的思想,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理论。同时,这一思想针对青年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兼具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青年成才解答了疑惑,明确了方向,开辟了道路,扫清了障碍,激励和指引无数青年成才展才,指导着我国青年人才工作的不断展开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