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课堂
2014-04-29邓蕴
邓蕴
第十一届NOC活动 教学实践评优·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创新整合点
将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云笔记、APP应用四种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云”技术,使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知识。运用教师自主设计的APP应用,实现与课堂无缝对接,与课外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自选内容。学生在学习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网站主要介绍了十个食物单词:bread、butter、 cheese……通过单词听音跟读与单词游戏进行学习。所学内容贴近生活,游戏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一年的英语,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表达简单的想法。同时,他们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教师选择孩子们喜爱的食物话题作为文本,利用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云笔记和APP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分享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食物单词:bread、cake、butter等;学生能听说读写、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到单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电子白板,专题网站,云笔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进行小组交流。能初步使用云笔记,并掌握网络化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学生能管理知识、分享快乐。通过见识各种新奇的“食物国旗”拓宽视野。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教学环境与准备
网络环境、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热身导入
T:Which county is it?
Ss:Italy!
T:How about this one?
Ss:China!
接着,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呈现一段魔术视频(如图2),视频中圆形的苹果变成了正方体,落在地上的牛奶变成了甜甜圈,要学习的单词都暗藏在魔术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了起来,迫不及待想马上开始学习新单词。
T:Look!
Ss:Its an orange.
设计意图:热身活动不是单一地出示卡片介绍单词,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与文化结合后呈现。既揭示了学习主题,又渗透了中西方文化。接着,运用魔术视频呈现学习内容,这种趣味的呈现方式,解放了学生的大脑,也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
2.自主学习
经过刚刚的铺垫,学生们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首先通过电子白板打开学习网站,学生听音跟读,进行齐读共研。然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网站上,通过点击食物图片,进行跟读“Cheese、cake、butter、hamburger…”,学生看单词、听发音,同时还能看到英文注解,如cheese: A food made from milk.
设计意图:单词的英语注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单词的词义语境。学习时,每个学生都有一位“专属老师”,这位“老师”可以带着他把不熟练的单词反复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学习。教师则在一旁进行学习跟踪和指导。
为了突破难单词,我在电子白板上还设计了“食物心情”小游戏。请学生们猜猜“愤怒的小鸟”、“被人偷菜后悲伤不已的小男孩”和“孤独玩偶张小盒”喜欢吃什么。在电子白板上将“心情人物”与“食物”配对,如正确则读音一致,学生可以马上跟读,如果错误则可以看到正确答案及其解释。
T:Can you choose food the angry bird?
Ss:Yes, I can.
T:What does he like?
Ss:Sausages.
T:Lets check!
设计意图:小学英语教学中,长单词的音节较多,是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点。在本节课中,选取了时下学生中的流行元素:“愤怒的小鸟”、“偷菜”、“张小盒”,通过心情找食物。在趣味中攻克重难点,同时也渗透了心理学的小知识。在电子白板上通过点击、拖拽实现了交互,让知识可看、可读、可摸、可用。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得到了运用。
3.网站游戏
作为对刚刚学习的奖励,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网站上进行游戏。游戏的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单词。例如,TEST YOUR MEMORY(记忆力大考验),根据单词图片和读音,通过记忆找出一样的两张牌,时间越短越好。游戏按难度进行分类,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学生们边听、边读、边用、边玩,进一步巩固了单词。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这里的游戏形式类似于他们平时玩的QQ游戏,运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单词,学生既感觉到熟悉,又充满了挑战。他们乐于参与,敢于尝试。
4.笔记梳理
本节课,我运用了“为知笔记”——一款云笔记软件,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的知识,以便他们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求学生在云笔记中写下对本节课所教的单词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学生打开云笔记,拼写单词,插入图片,设计精美独特的云笔记(如图3)。
要求学生运用云笔记中的“朗读”功能,听单词发音,并进行反复跟读。(运用该功能,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笔记阶段继续巩固单词)
教师在云笔记中建立了一个群组——ABC英语快乐学习吧(如图4)。全班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笔记分享到群组里。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解决。这样,每个人都在群组里看到别人分享的笔记了。
生A:I can see Funny likes ice cream.
生B:Mike likes hamburgers, I like them, too.
生C:Linda likes cheese,but I dont like it.……
设计意图:云笔记是一款实用工具,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有效记录、管理自己的学习。同时把这些学习方法运用到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运用它的“云存储”功能,学生们可以即时存储和调阅单词。在学校或家里都能调阅出笔记,开展学习。“朗读”功能还可以马上听到单词发音并进行跟读和巩固。而在笔记中建立的“ABC英语快乐学习吧”,可以让大家在这里相互交流,在这里收获认同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加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
5.作业反馈
课堂作业反馈,学生在“一起作业”平台完成朗读背诵,对话交流。后台的发音记录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进行自动打分。同时将语音作业存储,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评阅。
设计意图:传统模式的英语作业就是抄单词或者抄句子,时间一长,学生们都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在这个网络作业平台中,学生可以以网络游戏形式完成作业。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很难听到每个学生的发音,而网络平台能够存储每个学生的语音作业,教师可以在课下听到每个学生的发音,以便及时找出问题共同解决。
6.APP拓展
T: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food?
Ss:Yes.
T:OK. You can read in our APP.
最后,教师告知学生,如果想学到更多的内容,可以课下登录“英语云课堂”APP应用,进行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英语云课堂”是我独立自主设计的一款APP应用程序,分为“网页版”和“手机版”。类似于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可以安装运行在电脑、手机或平板上。我的设计理念是:与课堂无缝对接,与课外有机结合。同学们在上面既可以巩固本课所有知识要点,同时也会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背景资料、语法概念及进行句型训练等。在这款“云课堂”应用上,我将课堂上由于时间不足,无法讲述的内容制作成一个个迷你课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图5)。此外,在留言板上,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甚至还可以自己发布文章当“小老师”。
● 教学反思
载酒船过风亦醉,浇花人去水犹香。回味本课,学生们领略了信息技术的魅力,体会着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节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中,“云技术、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以其独特的风味,彰显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习效率。正可谓:课堂高效其风味独具,云笔白板乃唇齿留香。
作为一线教师,我有这样的思考,是否能利用武汉市推出的“教育云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云空间,让他们的思想在此交流展示,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轨迹。
● 心之感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句话对我影响深刻。当我们在埋头教学的时候,很少会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还能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知识。此次参加NOC活动,我创新地运用了云笔记和APP应用两种信息技术的手段服务教学。毫不夸张地说,当发现并运用它们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
首先,记笔记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国内外很多优秀学生共同的特点。云笔记——无纸化的记笔记,能够随时调阅,能够及时更新内容,还有图片发音这些功能,这些不正是我们的孩子们所期待,所需要的吗?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培养我们的孩子具备驾驭信息化的能力,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我开发的这款APP应用,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利用到这样的学习工具。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APP STORE里成千上万个应用和游戏供我们下载,从红极一时的“切西瓜”到“愤怒的小鸟”。当人们掏出手机,首先想到是玩游戏和刷微博。那有没有一款应用能帮助孩子们巩固课上知识,拓展课外知识的呢?抱着这个理念,我设计了一款APP——英语云课堂。将我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讲的内容和丰富有趣的课外知识制作成迷你小课堂,供孩子们在这个APP中阅读。APP中还有讨论区,供孩子们发表文章或进行讨论。
也许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很渺小,不足以改变或成就什么。但正如乔布斯说过:“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NOC,是我们的起点。创新是我们一路走下去的动力。
评委点评
“舌尖上的中国”可以说是大大地触动且激活了国人的味蕾,让我们在一日三餐中也能品尝到文化的味道。那么,这“舌尖上的课堂”到底会怎样呢?我很是期待。
好的菜肴,必定需要好的食材和精选的佐料,加上制作者的用心,遵循的是味觉和营养的双重感受。一堂好课,也与此类似,教学者需要精心选择内容,用心组织教学,因此,同样也要讲究营养(知识与技能)和滋味(学习的情态)。本课的教学内容恰好也是自选的,因而教学者的教学设计也就更显自由,其结果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日三餐中所自然渗透着的文化味道;“舌尖上的课堂”也力图让自己的课能够凸显“文化的味道”,而且我们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执教者的种种努力。当然,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去谈所谓的中西方文化交融,多少会显得有些大而空,这也是我对作者把“菜肴摆放成各国国旗”就认为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不置可否”的原因。不是不能有这样的设计,而是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未必一定要扯上“文化”。
当然,本课中也有很好地渗透了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精巧设计。比如,孩子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汉堡、可乐的判断,无论孩子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凸显出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西方快餐文化(汉堡的简单、便捷、标准化)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中国厨艺都是一种“私人定制”)之间的文化差异。
因为“舌尖”两字,让我几乎忽略了本课在整合创新方面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听音看词、跟读跟练,孩子们多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老师”;在“为知笔记”上增删读写、互动交流,孩子们多了一本多彩且活动的“云作业本”;网站上的小游戏在孩子们快乐游戏的同时也检验了学习内容,APP应用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这堂课,整合的亮点有很多,我在感慨于武汉当地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超前和完善的同时,还是要提一点忠告:当我们有更多的整合手段可供选择时,我们一定要懂得更好的选择!
(张勤坚 NOC活动教学实践评优赛项小学组评委组长/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