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澄江县规模化养猪场免疫失败原因及对策

2014-04-29朱云安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3期
关键词:对策

朱云安

摘 要:随着政府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投入,这些年来规模化养猪场迅速发展,猪病的防治问题严重威胁着猪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免疫接种是控制和预防生猪疫病最有效的手段。而在生产实践中规模化猪场生猪免疫失败的原因,与疫苗质量、免疫程序、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生猪免疫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免疫失败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规模养猪场; 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养猪户增收致富,规模化的猪场也越来越多。但生猪疫病日趋复杂,常常出现由一种疫病的单一感染转变为多种疫病并存的混合感染的情况,如猪瘟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猪瘟和猪副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混合感染防控较难,已成为规模化养猪场的棘手问题。为了控制生猪疫病的发生,猪场和农户一直以来采取定期免疫注射手段,但效果不理想,仍然出现免疫接种的猪群免疫失败,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疫苗本身质量问题

1.1.1疫苗劣质 目前,市场上部分生物制品不规范,一些不法经营者为谋取利益, 自制出售伪劣疫苗,以假乱真,使用后造成生猪免疫失败。

1.1.2 疫苗过期 在生猪免疫注射时,不查看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疫苗,生猪体内抗原量达不到要求,难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抗体,造成生猪免疫失败。

1.1.3 疫苗保管不当 在疫苗的运输与贮藏过程中,由于疫苗的温度达不到低温要求,导致疫苗质量下降,使用后造成生猪免疫失败。

1.1.4 疫苗稀释剂 有时随疫苗提供的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有的抽吸疫苗稀释剂时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注射器、针头未经清洗高压蒸馏消毒,或注射操作时使用消毒药等也将造成免疫失败。

1.2 免疫程序不科学

1.2.1 免疫程序不合理 在养猪生产中,免疫程序的制定不合理、不切合实际,没有考虑当地的疫情、母源抗体水平和疫苗的品种等因素,降低免疫的效果。如果免疫接种过早,也会受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免疫失败;另外如果免疫接种过迟,导致免疫空白期,也可造成猪只发病。

1.2.2 操作技术不规范 如在给猪群进行注射免疫时,打“飞针” ,疫苗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针孔流出,导致疫苗注射剂量不足而使免疫失败。配制疫苗未能按规定的稀释浓度、比例而影响剂量。免疫接种消毒不严或者一针连续接种多个猪只造成人为传播疫病。

1.3 猪群自身状况问题

1.3.1 猪只个体差异 由于受遗传控制,有的猪只对接种抗原有免疫应答,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品种来源越来越广,导致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猪,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不一样,免疫应答也各有差异。有的猪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3.2 母源抗体 免疫接种的母猪经乳汁特别是初乳把母源抗体遗传给仔猪,若母源抗体过高时反而干扰了后天免疫。仔猪吸吮初乳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迅速上升并接近母体水平,生后30 d左右即可达到高峰。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间接种疫苗很容易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出现免疫干扰现象。

1.3.3 猪只健康问题 幼小、体弱、生长迟缓及患有慢性病猪,免疫接种时可能出现免疫反应,抗体上升缓慢。猪群处于亚健康或某种疫病的潜伏期,猪体对免疫应答反应减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预防疫病,有时处于某种疫病的潜伏期时免疫注射后反而加快了疫病的发生。应激因素猪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进行免疫接种就会降低猪的免疫效果。

1.4 饲养环境和管理方面的因素

1.4.1 日粮的营养水平配比不平衡 营养不均衡则易造成免疫器官的发育不健全和产生免疫功能的抑制。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搭配合理,营养缺乏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大量研究表明,蛋白质缺乏将会降低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和淋巴器官的发育,还会降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还可造成巨噬细胞的数量与活性降低。日粮中的霉菌也会影响免疫效果,所有霉菌毒素都会破坏免疫系统[1]。

1.4.2 猪舍环境 消毒措施不严格,养殖条件较差,周围存在野毒等都会影响免疫的结果。

1.4.3 猪只接种疫苗期间使用药物 猪群接种疫苗期间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时会抑制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形成,导致免疫失败。

1.4.4 猪只应激反应 猪舍过小,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特别是在转群、断奶、运输、饥饿等应激状况下,可导致猪群产生暂时性免疫抑制,最终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下降。

2 预防免疫失败的对策与措施

2.1 合理选择优质、安全疫苗,确保疫苗在贮藏和运输途中质量保证。

疫苗必须要从获得农业部GMP认证的生产厂家选用,认真核对疫苗的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不同疫苗运输和贮存条件不同,要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规定进行,运输时放置在有冰袋的保温箱内,尽快将疫苗送至目的地,并按疫苗不同性质分类贮存[2]。如油佐剂灭活苗、细菌苗和类毒素一般应4~8℃条件下冷藏保存,防止冻结;冻干活疫苗、病毒苗一般应在-18℃条件下冷冻保存。疫苗稀释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疫苗和稀释液的温度应相差不大,稀释好的疫苗液应放在有冰袋的保温瓶中保存,避免阳光直射,要2 h内用完。免疫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操作规程,杜绝打飞针,做到部位准、剂量足[2]。

2.2 养殖场要根据场里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要保证免疫效果养殖场结合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实施有效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猪群达到并维持高滴度免疫水平和获得良好的免疫是养殖场预防传染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养殖场要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母源抗体水平、饲养管理条件、疫苗在体内是否会相互干扰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需要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特点、疫情变化等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保证猪群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

2.3 提高防疫人员技术水平。

搞好防疫人员技术培训,提高防疫人员技术水平,定期开展疫苗运输、保存、免疫操作程序、免疫副反应处置和消毒等防疫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责任感,精确掌握免疫注射方法,特别是注射时进针的部位和深度要合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防疫技术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免疫失败。

2.4 强化抗体水平监测,适时进行补免。

动物疫病控制机构需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增加监测设备,加强培训监测人员,提高技术水平。一般在免疫注射后21 d,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要及时补免,消除疫情隐患,以提高生猪整体的免疫效果。

2.5 严格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保障猪场健康发展。

目前免疫抑制性疾病是规模化猪场疫病难控的主要因素之一。引进生猪时,要通过隔离进行有效病原或抗体检测,及时淘汰检测病原为阳性的猪,严防母猪持续感染和通过胎盘感染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净化猪场的目的。如果猪场已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则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隔离治疗、及时淘汰病猪,不断优化猪群,保障猪场健康发展。

2.6 加强生猪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免疫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维持猪群抗病力的基础。要根据不同猪只日龄制定相应的饲喂标准,提高猪群饲料质量,满足生猪生长所需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营养要求,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在饲料中合理使用添加剂,杜绝滥用抗生素或违禁药物。总之,针对日趋复杂的生猪疫病,养猪场要增强免疫人员责任感,加强猪群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强化抗体监测,合理用药,减少环境应激,提高猪只机体的抵抗力,有效预防猪疫病的发生,避免免疫失败所造成的损失。

(编辑:狄慧)

参考文献:

[1] 周有芳,蔡生胜.浅析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山东畜牧兽医,2013(10):63-64.

[2] 王友杉,董银根.提高规模猪场猪群免疫效果的主要措施[J]. 浙江畜牧兽医,2012(3):42.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