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獭兔场暴发疑似巴氏杆菌病的紧急控制

2014-04-29黄从菊等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3期
关键词:兔群兔舍獭兔

黄从菊等

2013年初投产经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现场考核批准发证的某大型种獭兔场于同年12月16日早晨发现成批种獭兔死亡,有的獭兔尸体未发现明显异常病变,有的死亡獭兔经口鼻流出鲜红血液,个别母兔流产后死亡而有鲜血染污阴户周围被毛现象(图1)。至12月21日上午9时该场已经死亡种獭兔1 073只(重胎母兔和妊娠哺乳母兔865只,哺乳母兔97只)、青年兔1 377只、幼兔471只和少量仔兔,经济损失惨重。

重胎母兔是指怀孕25 d以上的母兔。有的规模兔场常把重胎母兔集中饲养,以提高对产仔和哺乳母兔的照顾效率。

1 现场调查

1.1 发病兔群生活环境检查与思考

该场有兔舍7栋5 000 m2左右,布局规范但建造简单,采用简易开放式厂棚、四列三层的笼养养殖模式。总体印象是通风降温效果好,保温换气性能差。笔者认为这正是此次獭兔群发暴发急性巴氏杆菌病的最可能的最大诱因——我们发现,该场外用彩条布将兔舍围严,仅东端有门与外界相通,内又用塑料薄膜高于或者远离兔笼约50~80 cm加封1层,以提高保温效果。进兔舍后氨味腥臭扑鼻刺眼,薄膜上不时掉落大滴水珠,粪沟里兔粪堆积2 cm左右厚,过道中有的地方有明显的水渍迹。且近期本地发生了强降温(降温幅度达10~12℃)降至4~10℃,2~3d后又日夜温差达10~15℃,夜晚气温在0℃左右。于是低温又日夜温差大、潮湿、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多重应激因素作用于兔体,导致兔体抵抗力迅速下降,从而发生严重的内源性感染,出现大批青年兔、种兔死亡的现象。

1.2 发病兔群状态观察

笔者一只只地仔细巡查了发病兔群,发现有些个体大发育好的獭兔精神沉郁、呆立不动、食欲不振(前一天晚上加入料槽中的颗粒料仍是满槽或是半满槽的),饮欲增加(巡查时许多兔子同时在饮水);有的兔子眼睛无神、眼结膜潮红,眼脸肿胀,流浆液性、黏液性或黏脓性眼泪;有的兔鼻孔外面甚至脸颊上的被毛凌乱、缠结、脱落,皮肤红肿,间或可以看到个别兔子正用爪抓搓鼻部,鼻孔内流出浆液性、黏液性鼻涕;上唇皮肤、黏膜发炎红肿。有的兔子粪便稀软甚至拉稀;有的母兔阴道内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甚至流出鲜血、流产。体温达41℃以上。常可听到呼噜作响的呼吸声和喷嚏声。

1.3 大体解剖所见

死亡的獭兔近90%是2月龄以上的兔子,且外观体格发育良好,无消瘦现象,大部分被毛无明显异常,小部分脸部、臀部被毛有眼泪、鼻涕或阴道分泌物污染甚至口鼻周边被毛有鲜红血迹污染。皮下静脉充盈或有零星出血点(图2)。腹腔脏器没有明显的病变。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气管腔中充满血色泡沫(图3),喉头黏膜充血、出血;肺脏充血、出血(图4)。

2 诊断

根据现场调查材料,特别是发病兔群的临床表现和大体解剖病变,可以初步诊断该场是兔巴氏杆菌病暴发。初诊依据有:一是诱因明确真实存在。通风换气不良,粪便蓄积,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又阴冷潮湿且日夜温差大,引起了兔群强烈的应激反应,机体的抗病能力全面显著下降,兔体中本来就存在的巴氏杆菌趁虚大量繁殖而发生严重的内源性感染。二是兔群中不同的发病獭兔个体各个明显表现出鼻炎,结膜炎,气管炎,肺炎等多种症状,这是兔巴氏杆菌病的示病性症状的典型特征。三是主要病变集中在喉、气管和肺部。

3 急救措施

3.1 改善病兔群生存环境质量

嘱兔场管理人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兔群生活环境,提高其生存质量。一是把兔舍内层保温用薄膜升高或扩展到与兔舍外封闭相距10~15 cm处。二是在兔舍南北面每间隔10 m处开一个1.5 m宽、2 m高的门,以便通风换气。并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定时或者不定时开门强制通风。三是晚上用热风机给兔舍升温保温以维持兔舍日夜温度均衡。四是把蓄存的兔粪在保证兔舍相对安静的前提下尽早尽快清理运出兔舍,并在地面上撒下一层生石灰粉。

3.2 以提高兔群抗病能力和力控内源性感染为治则“双管齐下”,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控制疫情。

笔者建议该场在我们作出初步诊断时就果断停止供应饮水2 h,然后在每100 kg饮水中添加益免加(畜禽通用维生素预混料,每1 kg产品含维生素A 9×106~14×106 IU,维生素D3 1.5×106~2.4×106 IU,维生素E≥9 000 IU,维生素K3≥1 350 mg,维生素B1≥680 mg,维生素B2≥1150 mg,维生素B6≥500 mg,维生素B12≥0.09 mg,泛酸钙≥5 200 mg,烟酸≥9 g,叶酸≥180 mg,维生素C≥32 g,水分≤10%)100 g,艾莫先(阿莫西林钠可溶性粉:10%)100 g,给全场兔群自由饮用。注意检查,以现配现饮为原则,即饮完当前100 kg饮水后再接着配制下一100 kg饮水,连饮3 d。第4~7 天饮水中添加药物量减半。

3.3 果断抢救已显现症状的病兔,减少损失。

笔者建议取糖盐钾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10 mL:0.09 g)5 mL,溶解阿莫健(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粉针,0.5 g/支)1支,给2只已经有神差纳少(精神差饮食少)、结膜炎、鼻炎或拉稀的青年兔、成年种兔肌内注射,2次/d,连用3 d。幼兔用药量减半。

3.4 控制效果

采用电话跟踪的方式,从场主电话反馈信息中得知:22日死亡獭兔27只,23日死亡33只,24日死亡5只,25日及以后无类似症状病死现象。随访至2014年元月2日,该场已完全恢复平日的正常生产秩序,于是又建议该场再在饮水中添加益免加和益生素制剂(如大北农益畜王) 并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接种兔瘟、兔巴氏杆菌病二联苗。

4 体会

4.1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引起的兔群的一种多症状性疾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可严重危害家兔的细菌性疾病之一。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以春秋季气候剧烈多变的时候多发。不论年龄性别的家兔都可以感染,常呈隐形感染(已经有科技人员从1~5日龄仔兔肺中分离出Pm,也有资料证实1/3至2/3以上的临床正常兔的鼻腔中有Pm存在),内源性感染; 临床上以2~6月龄的幼兔/育成兔/妊娠兔/哺乳兔多发,外界不良刺激可引起带菌兔群暴发,发病率20%~70%,急性死亡率40%以上。

4.2 加强饲养管理是控制兔巴氏杆菌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为巴氏杆菌是兔体内的常居菌,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所以加强兔群的饲养管理,提高兔群的健康状况和抗病力,确保兔群免受空气污秽、潮湿、拥挤、气候剧变、长途运输、营养缺乏等不良因素影响,就能抑制巴氏杆菌的异常繁殖而控制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4.3 根据临床治疗兔巴氏杆菌病的经验认为,能有效抑杀兔巴氏杆菌的抗微生物药物还有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等大环内脂类药物、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不同兔群甚至同一兔群不同时期发生疑似病例时可以灵活选用。

(编辑:郭远、狄慧)

猜你喜欢

兔群兔舍獭兔
基于物联网的兔舍养殖环境感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秋季饲养獭兔要五抓
综合防治兔病的措施分析
兔场常见消毒误区有哪些
兔场常见四消大毒误区
一起突然变更饲料引发的獭兔魏氏梭菌病
分割兔舍
基于ZigBee和GPRS网络的兔舍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獭兔外生殖器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獭兔养殖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