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我看安医百年辉煌

2014-04-29

心理与健康 2014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病院精神疾病精神科

张教授于1953年分配到北京市精神病院(即现在安定医院)工作,对当时医院的情形记忆犹新。“當时的院址在北锣鼓巷38号,就是一座普通民居院落,从医院的各方面来看,包括医务人员的数量、医疗条件、管理制度等都很薄弱”,为此,北京市有关领导提出建设一所新型的精神病院的规划。

新院址选在德胜门外附近,于1954年建成,当时共有200张床位,男女各占一半,分四个病区。名称为北京市精神病院第一所。张教授作为当时医院的第一批专业精神科医生,主要负责新院的组建工作。新院正式接收病人后,张教授及其同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订立病房管理规章制度,让医护人员了解自己的职责。为了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医院还组织了一些病人力所能及的活动,尽可能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节律。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开展精神科的治疗。首先规范当时已有的电痉挛治疗,包括重新修订电痉挛治疗操作规则,统一医生治疗方法等。在上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尚未上市,在张教授的带领和医院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医院成立了胰岛素治疗室。此外,医院培训的第一批医护人员也开始在新的工作岗位一展身手。

毫无疑问,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水平息息相关。“那时还学习苏联的睡眠疗法,主要治疗神经官能症。直到上世纪60年代,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才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张教授说起这段往事,语气里满是遗憾。

1958年,北京市精神病院第一所正式更名为北京安定医院。“此时有一件大事不能忘记,即北京市开创了全市精神病防治网,安定医院责无旁贷派出了相当数量的专业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北京市精神病防治网的建设。”张教授特意强调道。在这次活动中,大量的专业医务人员把精神卫生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市的各个郊区县,为现在的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的临床精神科实践,让张教授及其同事们意识到,治疗精神疾病光靠药物是不完善的。“精神科医生不能单独作战,必须和心理学工作者携起手来。”据张教授介绍,改革开放前夕,医院已经和北京很多高校心理系和研究机构有学术上的交流了。比如北京大学心理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等,这些学术上的交流为日后的合作提供了保障。

改革开放以后,精神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医院很多优秀人才走出国门,去国外开阔眼界,然后把国外的先进治疗技术和经验带回来。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也丰富了很多,以前那种一药难求的局面大大改观。”张教授笑着告诉记者。

回顾安定医院的发展轨迹,张教授深深感到: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有安定医院的辉煌。虽然安定医院在国内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中名列前茅,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差距。“作为安医人,我们要不断努力,继续提高我们的医疗技术,培养精神医学和心理人才,让我们的精神疾病患者少受一些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这既是张教授的殷殷期望,也是饱尝精神折磨之苦的患者们的心声。

猜你喜欢

精神病院精神疾病精神科
在精神病院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末世之美
——被大自然接管的精神病院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新局势下浅谈精神病院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方法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