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竞争,化“敌”为友

2014-04-29李新

心理与健康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职场竞争状态

李新

有位40多岁的朋友说:“对我来说,职场上的摸爬滚打只有一个主题—储蓄。储备物质资源,保值身体资本。”听上去很是有些乌托邦,要知道,在充满竞争的职场,能够做到既有丰富的物质回报,又实现身心健康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看看现实吧,业界精英英年早逝、职场白领频繁跳槽、公务人员脾气暴躁等现象,无不警告着我们职场的激烈竞争正在消耗着我们的健康资本,掠夺着我们自身最宝贵的资源。

职场竞争带来了压力感,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压力又是如何作用于我们身心的呢?健康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过两种压力模型,一是巨砾模型,一是细砾模型。前者是说,我们所经历的压力是由一些重大事件引发的,就像是遭遇大石的袭击。这些事件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积极事件还是恶性事件都需要我们调动身体以及心理机能,付出极大的努力来适应。例如,我们接受了某项工作,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于是就会对此产生高度的重视,以警觉的状态来应对任务,这种高度重视就会演变为一种负担,并需要我们调动身心资源来适应。如果完成任务在时间期限以及难度上都给我们造成了困扰,那么,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就会滋扰我们的正常行为,造成过度的压力反应。而细砾却是另外一种状态,它是由许多不断滋扰我们的小事件累积而成。就像是鞋中一粒细小的沙子,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却会影响我们走路的状态。举几个职场常见的例子:一个报表就要完成了,电脑突然死机;一场激烈的招标会结束,想去休息间解解乏,却发现咖啡机坏掉了;一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却不断被其他琐碎小事打断,等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却在不停发生的小事也会累积成压力,增加当事者的身心负担,成为健康的杀手。现代职场竞争激烈,职场人往往处在既要应对高强度的竞争事件,又要防范意外小事儿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好像是一只强壮的熊正在与狼搏击,却又遭遇几只蜂的蛰咬,这样的战斗往往带有摧残性,而且是致命的。无奈的是,我们所经历的职场,这种现象似乎是常态。

在职场,我们不但要经历迎面而来的压力事件,还要面对来自职场内部隐性的人际关系。当我们做好一切准备冲锋陷阵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小伙伴不但不给力,甚至还拖延着你的前进速度,心中的火气难免油然而生。于是,搭档之间发生隔阂,同事之间产生冲突,甚至与合作伙伴之间也是摩擦不断,这些执业行为之外的因素不断作祟,令我们防不胜防。那么,在职场中,我们又该如何化“敌”为友呢?

人际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要知道,任何关系都会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职场关系更是如此。今天的矛盾不意味着你们永远处于“敌对”状态,同样,亲密无间的同事也有可能因为一些误解而成为陌生人。因此,当我们身处职场之时,要将这种动态的关系视为正常,尽量保持良好的关系状态。不要因为与某同事关系很密切而在言行上为所欲为无所顾忌,也许一句随意之语就触动了对方内心最为敏感之处,从而导致关系变得糟糕。同时,也不必因为与某人暂时合不来就对对方持敌视态度。要相信,未来你们依然有走到一起愉快合作的可能。所以,大气一些待人,不要轻易给关系定性。

换位思考学会理解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心理学上的两可图,同一张图,由于人们的認知习惯以及认知体系不同,所看到的内容大相径庭。职场中,由于大家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处理某一事务时的认知与解决思路必然会产生差异,很多职场矛盾就是由这些差异导致的。很多人习惯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不希望对事物的认识失去自己的控制。如果所有的人都严守自己的控制,最终的结果势必是矛盾演变为冲突,最后由对事物的纷争扩展到人际争执上。因此,认识事物要习惯于换位去看、换位理解、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够获得彼此的认同,化解矛盾。

不被情绪左右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出现两种解决途径,一种是用情绪解决,另一种是用认知解决。小A做事勤快能干,但是性情乖戾,常常会因为一件事情不符合自己的设想就烦躁、着急,与同事翻脸。而小B却特别善于和人打交道,工作没有小A做得多,却很善于在遇到矛盾的时候用沟通来化解冲突。年终考核时,苦哈哈埋头干了一年的小A在绩效考评上还没有能力平庸的小B成绩高。小A更加愤愤不平,找领导找同事,祥林嫂似的诉苦,却得不到大家的同情。春节之后,小A灰溜溜地辞职了。仅从工作效能的角度看,小A真是很冤,但是在一个充满人情世故的职场,我们的人际互动如果缺少阳光般的交流态度,又如何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所以,职场切忌耍小性,不要摆出自己不高兴,全世界都得陪着的样子。

增加与同事的交集内容

竞争与合作原本只为了一件事情,即,完成工作目标。很多时候,我们会将竞争错误地认定为对立关系,其实,竞争与合作原本是不分家的两种临时状态。因此,从时间轴上看,职场人当以共赢共利为人际交往之本。日本的公司有个较为常见的工余项目,就是找出各种名目,全公司或者全部门的人一起在下班之后到居酒屋坐一坐,这种居酒屋类似电影《非诚勿扰》中四姐妹酒馆。大家坐在一起喝喝清酒,随意聊天,这种活动让同事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处更加宽泛坦诚,弥补了工作背景下的拘谨与片面。我们在工作中,适当地调整工作节奏,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聊几句家常,互相推荐几道好吃的菜肴。下班之后,一起逛逛街、运动运动;同路的同事结伴走一段路程;午餐的时候一起拼道菜,等等,这些工作之外的元素都可以增强彼此关系的黏合力。

猜你喜欢

职场竞争状态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状态联想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感谢竞争
热图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