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学原理》于教学中
2014-04-29唐正正
引言:叶澜老师主编的《教育学原理》引导教师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教育实践,从中形成教育学原理的系统理解,感悟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浅谈合理运本书展开职高课堂教学。
叶澜老师主编的《教育学原理》较之其他教育学原理方面的书籍,针对性更强,也有很强应用性。本书没有其他理论书籍的生硬刻板,多了几分生命的灵动。正如本书前沿所说“如何在现有同类教材基础上再出一本,怎样才使这本书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叶澜老师就从“教师的教育学之旅”开始,引领教师重新认识“当代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在“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重建”一章交汇,然后深入聚焦教育生活世界,从课堂教学,班级建设,课外活动,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而扩张到学生的校外活动,透析丰富教育意义与内涵。最后一章又重新回到教师身上,探讨“教师角色理想的重建”以及“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并通过研究性变革实践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全书引导教师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教育实践,从中形成教育学原理的系统理解,感悟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
本书的第五章《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讨论的是教育学原理在学校日常实践中的基本领域之一----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研读这一章,我了解教育学原理与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从中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自主、合作与探索的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与探索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生发现答案之前,布鲁纳认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情境先做一番直觉思维。当然,直觉思维不一定获得正确答案,但敢于从事直觉思维者,其心智运作一定比较活跃。在直觉思维时,一旦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此直觉思维就变成了发现学习的前奏。在教学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任教过经济法、国际贸易基础(自考)、国际贸易实务(自考)、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业务协调、外贸制单。基本每一个学期都要面临新的教材。备课的过程,从绞尽脑汁到现在手到擒来,其实虽然课程不同,但是备课却一通百通的。刚开始备课时,我也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探索,一点点总结出学习要点要注意的方面,以及增添知识点的方法。这样的思路遵循认知发展规律,但是整堂课上下来,虽然顺畅但略显吃力,学生没有积极地去思考例句,讨论的时候也比较散漫。后来发现,还是我的控制力太强,学生的求知欲并没有被激发。课堂上的问题是老师抛出的,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并想解决的。在不断的更新后,我开始尝试课前让学生先自己写学习要点,再讲他们写的展示出来,分析优劣,再得出结论,再运用所学知识修改,在原有基础上润色或者重新写过,这样学生上课会积极很多。后者便是发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曾经所带的自考班,自考结束后,所有课程都还继续上。当时的课堂就很难控制。学生实在不知道考试考完后还学习的意义何在。我想不仅是职高,如果普高的学生参加完高考后,再多上两星期课,那样的课堂也是很难控制的。这就在于多年的教育一直偏向功利性。教育应该让学生从求知中得到快乐,而后主动自愿地继续求知,学校教育的目的,才会真正得以实现。书中198页提到:在学校课堂教学转型实践中,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从“还”做起,提出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和评议权等“五还”。
在无考试压力的专业课程教学,真正吸引学生的,是专业课程本身的魅力。反思第一学期后半学期的教学,教学模式呆板,所选的教学内容缺少学生喜欢的内容,只是为了自考而学习。另外一点深刻的体会是,课堂的亮点在学生身上。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同学给出的答案,展示的文采,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方法。观察一些老教师的做法,发现他们就组织了很多课堂活动。如读报剪报活动,剪下你认为写得好的标题,说说理由。报纸的新闻让学生们更加关注时事新闻,更加了解社会动态,同时也贴近了我们经济贸易的课堂。而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归纳总结。课堂,不一定就是老师讲,找问题,解决问题,有时候他可以是一个舞台,在精彩纷呈的学生的展示中,流露问题,共同探索。
三、注重教学细节
本书的第202页关于“国内教学策略研究方面”以及第六节“教学评价以及改革”,在教学策略与教学评量方面,给我很多启发。日常中教师要善用教学专用时间,即减少发本子、宣布教学计划等时间,要注意掌握学生专心学习时间,注意提问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回馈等等,此处我便不一一讲述。现实工作中,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要求开公开课同时录制视频,积极的反查视频,我发现自己课堂语言过于琐碎,也缺乏美感,许多细节需要重视,我将对照书中列举的种种,反思并实践。
看完叶澜老师主编的《教育学原理》这本书,最后一章又重新回到教师身上,探讨“教师角色理想的重建”以及“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并通过研究性变革实践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它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现今教师角色日益重要,但是教师却越发“难为”,从现今社会看,父母忙于生计而疏于子女管教,家庭教育往往缺失。无形中教师不得不肩负起教育知识兼顾教导生活的责任。但是,在中职学校中,更加明显的让我体会到教师的“难为”:(1)、教师失去了传统教导学生的权威,以往的“尊师重道”4个字在现今社会的丢失。(2)、中职教育学生个别差别大,素质良莠不齐,教师力不从心。(3)、中职学校部分学生单亲、无亲家庭,父母外出经商、出国等。使得教师的教育不易获得家长的合作与支持,教学、教育效果难以显现。教育学原理是中小学教师的必修课程,其实面对现今网络新闻上流传的很多關于教育工作者负面的新闻,我想此书告诉我们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具备学科专业、教育专业与专业精神三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M].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1.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温州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简介
唐正正,1986年,性别:女,工作单位:温州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历: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