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研究
2014-04-29吴勇进
吴勇进
摘 要:新课程以来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发展,使得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得到彰显,学习意识、学习地位出现了崭新的变化。但是如何把新课程的积极效应最大化,同时最低限度地减少负面的影响,这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思索的。
关键词:新课程;积极;效应;负面;影响
新课程以来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发展,使得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得到彰显,学习意识、学习地位出现了崭新的变化。但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看到成功蜕变的同时,还要留意另一方面的效应,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新教材中形式的问题
新课程教材图文并茂、层次递进、面貌一新,彻底改变了以前教材的单一呆板的内容呈现形式,教材里绘画了精美的图案。比如三年级教材中出现的最多的是一道题目中除了主要配图以外,还附加了玉米、辣椒、蘑菇等小图示:小玉米交代一个条件,小辣椒说了另一个条件内容,边边角角里还会出现一个小猴子……新课程教材编写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有其积极的正面效果,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这些过于生动活泼的画面内容无疑对小朋友们形成了反面的干扰。对于八九岁的学生来说 ,出现在视野里的他们一定会去看,无论这些内容是不是重要,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被太多的画面内容信息所吸引,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堂新知识的学习上,被干扰的学生就会比别人慢了几步,没有时间去弄懂题目的关键要求,课堂学习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了跟不上进度的现象。
二、新教材中内容的偏离
数学课程比较重视实际应用,但是翻开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内容上的事例大都是有关城镇的,涉及到乡村的内容相对比较少。比如购买门票、乘坐公共汽车、到游乐场玩的内容经常出现,其实有很多的农村学生难得乘坐汽车,没有去过游乐场,他们熟悉的是田野,了解的是花鸟虫鱼、蔬菜庄稼,跟城镇的学生视野不一样,生活界限范围不同,使用的却是同一本教材,教材中提及的有些事物他们很少或者没有遇到,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再吸引人的教材信息他们都没有太多感受,教材内容的资源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偏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可想而知了。
三、新课改中培养习惯的疏忽
新课改开始之后,大家都把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的个性创新上,教学手段五花八门,课堂教学追求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过多地追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得多了,说话机会多了,课堂上热闹非常,同时学生讲空话、开小差的也多了,气氛特别活跃,学生的心静不下来了,做作业时不能认真验算了,书写态度也不端正了,字都活跃起来了;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中听得多、忘得快,也有的人养成了自己不动脑、专听别人讲的偷懒习惯。
伴随着教育教学的步步深化,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反面影响渐渐露出水面,主要体现在审题的时候不够细心、对题意的理解不准确、计算单位容易混淆、计算式子写错了数字等。例如在三年级的课本上有一道题目:公园里的门票分为两种,儿童票4元一张,成人票8元一张,现在要买6张学生票需要多少钱?在答题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写的单位是“钱”和“张”。为什么会写错了计算单位吗?是什么原因造成出错率明显增加?仅仅是马虎的原因吗?我想关键还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
“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所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对于这个问题,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面对记者时这样回答:“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糖果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东西要放整齐,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科学家在幼儿园学到的是基本的品德操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节目还是培养习惯!
四、新课改中优胜劣汰的矛盾
新课程改革施行让当前的课堂活了,把学生激发活跃了。不过从精彩不断的课堂教学现象表面,我们必须看到:积极优秀的学生发展迅速,得到了更多的训练,个性化特性充分发展;后进生却由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差异,相对落伍更远……这是我们都应该看到的,却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怎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1)新教材编排体系变化难适应。目前的教材中,二年级学生开始遇到排列组合以及简单的逻辑推理,三年级就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开始认识分数、小数,相比较而言,教材的难度增加了,造成了一些后进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的结果。虽然那些学习能力强、基础技能扎实一点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但后进生接受不了,虽然教师、家长在课后会帮助弥补,但还是会形成学习的断层。
(2)新课堂中学和教厚此薄彼。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一直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发现,把教师的讲授减到最低,以学代教。如课堂中的新知识点提出之后,教师即刻抛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理思路、思步骤、找方法,进行交流,接着把所有答案不论正误与否一律进行出示,然后引导大家比较哪一种解题思路更合适,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样的数学课堂比较适合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使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自主探究和比较取舍中形成创新意识。然而那些数学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就不能适应了,太多的解题方法带给他们的是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他们需要的是最简便的解题方法,需要的是老师直接的引导,其他的变化形式只会带来干扰,不能理解,何谈喜欢?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推广,给枯燥、深奥、沉闷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洋溢起了勃勃生机,使数学课堂鲜活起来!同时,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的施行,为学生打开了更宽广的成长时空,但如何把新课程的积极效应最大化,同时最低限度地减少负面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深思索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宋贞霞.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2012
(11).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