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2014-04-29朱爱娟
朱爱娟
小学科学教学注重实践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意识。但是这不是小学科学仅有的教育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其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能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呢?
一、在教学设计中就要融入人文教育知识
(1)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人文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的出发点,对于科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小学科学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搞清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在目标的制定中要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目标导向。
(2)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小学科学和学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小学生而展开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民主的交流,达到心灵的统一,并做到能尊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缺点要包容、指导改正。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发课程,共同学习。
(3)鼓励学生去经历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要以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渠道之一,也是最主要的。设计教学就要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与机会,让他们面对真正的科学研究,像科学家那样“真枪实弹”地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亲身经历科学研究,提高科学能力,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
(4)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科学。科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是每个人的事情,包括学生都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生活化,我们要引导学生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在课堂上把教学生活化。
二、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1)科学教学以身试教。传统的科学教学是以教师的言教为主,但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只是说得天花乱坠是不行的,要以自己的行为举上来影响学生,做到从自身做起,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要得体,对学生有一个好的示范。如在科学实验时,有的教师不注意就会把用过的实验材料乱扔,也有的在实验时丢三落四,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在做实验时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好而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不严谨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在实验时要做到有准备、有顺序、严谨、精细。
(2)教学要打造民主的课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要民主,蹲下来教科学,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种民主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而且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如学习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在做实验时,有的学生浇水太多,有的同学就提出反对说不能浇水太多,于时两个学生产生了矛盾,此时教师不要批评他们,可以与他们一起做实验。教师没有制止任何一个人,而是用事实说话,用做实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要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信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遇到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有时学生的一句话也可能给教师形成一定的启发,并把这种启发反馈给学生。所以,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人文精神养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发现并捕捉这些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
三、对教育评价体系大胆改革
(1)对小学科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不但要沿用以前的评价方法,如测验、作业、实验等,也可以采用小发明、学习态度,实验报告等进行评价。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等,可以检测学到的知识是不是能熟练地运用于生活当中。
(2)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小学科学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如是不是创造性的学习、对科学有没有创新能力等,这些可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他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创新精神,有没有小小的奇思异想,重点评价学生“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这些都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把人文教育的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在学习中把科学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的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能力,成为合格的人才,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树红.“问”活科学课堂[J].山东教育,2009(13).
[2]刘海霞.四步实验法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
研究,2007(6).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