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

2014-04-29刘安静陈本凤

中国市场 2014年35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

刘安静 陈本凤

[摘 要]本文利用2002—2012年的数据,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合理性及结构偏离的角度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经济发展阶段,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符合国际标准,但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是很好,因此提出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5-0072-02

1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概述

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GDP从1997年的1509.75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12656.69亿元,是1997年的8.38倍,年均增长14.21%,高于国家0.9个百分点。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图1显示了2002—2012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第一产业呈现不断下滑状态,由2002年的14.2%下降到2012年的8.2%;第二产业稳步上升,在2012年出现拐点,由2002年的42.9%上升到2011年的55.4%;第三产业从2002年到2012年呈现先降后升的状态,上升趋势非常不明显,整体围绕40%调整。

图1 2002—2012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图2显示了2002—2012年重庆市就业结构变动情况: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结构调整非常明显,由2002年的51.6%下降到2012年的36.3%;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从2002年到2008年呈缓慢上升,2008年到2012年呈快速上升,由2002年的18.4%上升到2012年的25.9%;第三产业一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仅由2002年的30%上升到2012年的37.8%。

图2 2002—2012年重庆市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2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2.1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标准性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B.Chenery)提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标准结构”,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所具有的标准数值。

2012年重庆市人均GDP为39256.59元,折合为6245.58美元。美国1981—2012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25%,所以2012年重庆市人均GDP相当于1980年的2244.35美元,略高于2000美元。所以重庆市理论合理产业结构应该是与“15.4∶43.4∶41.2”基本相符,理论合理就业结构应该是与“38.1∶25.6∶36.3”相符合。2012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为8.2∶52.4∶43.7,就业结构为36.3∶25.9∶37.8。从产业结构上看,重庆市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二、三产业总体比重明显好于标准值,说明重庆市在当前工业化阶段表现较好;从就业结构上看,实际值基本跟标准值相符,但是跟实际产业结构相比发现,第一产业还有大量劳动力未转移,说明重庆在工业化和劳动力转移上不相一致。

2.2 结构偏离度和偏差系数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是指各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的比值与1的差,绝对值越高,表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公式如下:

α1=yi/yli/l-1, α2=ni=1yiy-lil

式中: α1为结构偏离度, α2为偏差系数,yi/y表示该产业占总产值比重,li/l表示该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当α1=0,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达到均衡,此时劳动力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当α1<0时,表明该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力存在流出可能,值越小,生产率越低;当α1>0时,表明该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值越大,生产率越高。α2越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差距就越大,两者协调性越差。

从表2发现,第一产业的偏离度始终为负数,说明第一产业产业比重小于就业比重,农村还存在大量未转移劳动力及农业现代化发展还不是很好;第二产业偏离度大于1,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说明第二产业产业比重远远大于就业比重,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非常高,工业化发展良好,但是在吸引就业上不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偏离度略大于0,呈逐渐靠近0的状态,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逐渐走向协调;2002—2012年总体偏差系数由0.75一直下降到0.56,表明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减。

重庆市2012年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77∶1.02∶0.04,根据钱纳里、赛尔奎因总结的国际标准结构偏离模式,发现重庆市第一产业偏离度小了0.17个点,跟国际相比说明作为拥有大量初级劳动力的重庆市在初级劳动力转移上面临更大阻力;第二产业偏离度大了0.32个点,说明重庆市工业化发展快于就业结构的自动调整;第三产业小于0.09个点,说明重庆市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良好,更好地带动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

第一,作为正在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庆市,仍然需要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步伐,而不是一味地承接落后产业;需进一步加强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聚集与发展,形成区域优势;第二,加快服务业发展,在法律环境、税收政策、财政鼓励等方面,积极引导和培育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让服务业更好地带动整体就业;在支持服务业中,要细分行业,特别是要深化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能引导区域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信息技术不断改造传统行业、现代物流降低经济成本,带动产业的升级换代,引领区域发展;第三,加快工业园区向区县转移,不断壮大区县工业经济,增强区县活力,带动当地劳动力快速转移,更好地解决区县的就业问题,促进区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琴.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测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5).

[2]吴娜.上海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4).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