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
2014-04-29周变丽
周变丽
[摘 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一个焦点。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是制定文化产业策略的基础和依据。本文利用SWOT模型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的制定。
[关键词]文化产业;SWOT分析;河南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78-02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把组织自身具备的优势(Strengths—S)、劣势(Weaknesses—W)和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遇(Opportunities—O)、风险(Threats—T)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非常直观、简便,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本文将其应用于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1 优势分析(Strengths)
1.1 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古为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故简称“豫”,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先后有夏、商、周(西周、东周)、汉(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五代、北宋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勤劳智慧的河南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山水文化资源优势。河南境内的山水资源有:中岳嵩山(登封)、中国四大避暑圣地之一——鸡公山(信阳)、亚洲最大人工湖——宿鸭湖(驻马店)等山水资源。二是名人文化资源优势。全省共有黄帝、伏羲、老子、李斯、陈胜、吴广、李白、杜甫、李商隐、张衡、张仲景、诸葛亮、岳飞、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许世友、焦裕禄、常香玉、史来贺、任长霞等古今名人5384个,这些名人的事迹和故居是河南文化旅游中十分宝贵的资源。三是古都、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优势。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数量居全国之首,分别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都”——安阳、“商都”——郑州。全省现有历史文化名城8座,历史文化名镇(村)22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四是民间文化资源优势。河南省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如开封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汝南罗店麦草画、确山打铁花、淮阳泥狗狗等。五是姓氏文化资源优势。姓氏文化在河南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今天全球华人前一百大姓中,有73个产生于河南,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华人到河南拜谒祖先。六是宗教文化资源优势。中国古代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的繁荣发展都与河南息息相关:被奉为道教鼻祖的老子李耳是河南鹿邑人,登封中岳庙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就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另外佛教圣地还有开封相国寺、嵩山少林寺等。七是戏曲文化资源优势。河南是中国重要的戏曲之乡,主要戏曲种类有豫剧、曲剧、河南坠子等。其中,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现已普及河南各地,并传播到全国十几个省、市,位居全国地方剧种之首。八是武术文化资源优势。河南是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在各种武术流派中最著名的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九是饮食文化资源优势。河南饮食文化特别丰富,有开封桶子鸡、小笼灌汤包子、洛阳水席、浆面条、郑州烩面、道口烧鸡、逍遥镇胡辣汤等风味名吃。另外,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优势明显,如新郑的大枣、灵宝的苹果、温县的山药、泌阳的花菇、正阳的花生等,创造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河南可以充分利用种类齐全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
1.2 市场优势
河南全省土地面积16.7 万平方千米,2010年全省人口已突破一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具有广阔的消费空间。且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总体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五,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恩格尔系数城镇下降到32%,农村下降到46%,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扩大,已初步形成一个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文化市场。
1.3 区位优势
河南省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通信和能源枢纽。国家铁路干线京广、陇海、京九、宁西、焦枝等纵横交织,铁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连霍、京港澳等9条高速公路及105、106、107、207、310等9条国道都经河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41千米,居全国第一位;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大型工程都途经河南。在当前开发中西部地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其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理优势不言而喻。
1.4 劳动力优势
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现有4915万农村劳动力,且务工类别繁多,能做到根据需要可招之即来,来之能用。同时河南又属全国物价水平较低地区,劳动力低廉,在目前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劳动力资源优势成为吸引东部沿海企业及国外企业的重要因素。
1.5 政策优势
河南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等若干优惠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2.1 经济劣势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从国际国内看,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而河南省尽管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总体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但河南人均消费能力不足。2010年河南人均GDP为24183元,在全国排第22位,与全国平均水平29817元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2.2 观念劣势
由于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很多人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停留在老观念上,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旅游,没有正确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含义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缺乏主动精神、优秀的策划、宣传不够,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整体意识,普遍存在单打独斗现象……这些滞后的观念使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文化资源优势地位不相匹配:河南尽管具有明显的文化资源优势,但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叫得响的品牌并不多。
2.3 资金劣势
文化产业需要资本的拉动,资本充裕文化产业才能充分发展。从人均的角度讲,河南省是穷省,资金短缺是制约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多年来,河南省对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有限,文化设施比较落后,宣传力度有限,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的劲头不足。
2.4 经验劣势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较晚,自身还欠缺成熟的经验。尽管可以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如纽约、东京、北京、上海、江浙等的成功经验,但由于和河南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可用性并不大,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还必须摸着石头过河,自己积累经验。
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3.1 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文化市场的强烈需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产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成为一批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趋强烈,促使文化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这样的大背景下为河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机。
3.2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5位,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逐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大的对外联系,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为延长文化产业链条、建设文化产业大省提供了有利条件。
3.3 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河南地处“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带,是东西部的联结。目前,正值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扶持旅游发展战略等政策,这些战略是河南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河南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良机,立足自身的特点和条件,走有利于发挥相对优势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4 挑战分析(Threats)
4.1 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有的省份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竞争优势。河南省建设文化大省的举措起步相对较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4.2 文化产业人才不足
文化产业是技术与文化高度结合的领域,需要高层次的创意、管理人才。有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有1200万人,只占总人口的1%左右,文化产业人才紧缺。而美国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2%,东京达15%。文化产业人才的稀缺将成为制约河南甚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基于以上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存在较多制约因素。河南省应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优势文化产业,避开外部威胁,逐步获得竞争优势,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惠琳.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5):178-180.
[2]范书琴.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85-87.
[3]马华阳.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8(9):27-31.
[4]河南省文化产业网[EB/OL].http://www.dahe.cn/hnxw/shmtdd/hnrb/t 20051008_273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