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质量管理视野下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系统探析

2014-04-29郭燕倪丽萍

理论观察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质量控制发展

郭燕 倪丽萍

[摘 要]本文借鉴管理学相关理论,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内部质量控制进行梳理,从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的基础、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框架、系统内各类型工作分工与布局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高校发展党员工作规程、理顺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从高校内部入手合理调控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155 — 03

2013年7月,中组部与教育部等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要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该文件明确了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思路。高校作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工作主体,面对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应首先从高校内部入手调控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其中首要任务是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内部质量控制机制进行梳理,明确发展规程、理顺发展环节。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内部质量控制系统的内涵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督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引起质量不合格的因素,以达到质量标准要求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理论源于菲根堡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该理论提出,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必须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将相关技术手段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和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1〕

党员可以说是党组织培养加工出的“产品”,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内部控制机制就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及各阶段工作对象进行质量控制约束的一系列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类型主要基于层级控制和同族控制。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一般通过制定标准、严格发展程序、制定工作标准、提高党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增强师生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的基础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到发展程序、组织职责、工作标准等多个层面,因而,要建立良好的、顺畅的质量内部控制机制,必须先理顺“三个层面”、“两个相度”、“一个关键点”的关系。

1.“三个层面”是指明确支部、院系党委、学校党委三级党组织各自的工作职责和重点,加强各级党组织间的分工合作,点线面结合共同完成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2010]15号,8月13日印发)》明确界定了高校各级党组织的职责。高校党委主要从宏观角度对学校大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控,负责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就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而言,就是要把握发展目标和方针,进行总体控制和调整,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发展质量和数量的调控、对学生党员整体质量的评估与反馈、增强发展程序监控力度的、发展程序标准的改进、对党校课程体系及培养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的工作。院系分党委主要是在校党委的带领下与学院行政领导班子一起负责院系的发展并指导所辖党支部。就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而言,就是根据学校党委要求落实本单位发展计划,对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指导和审查,具体应围绕明确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合理制定发展党员工作的计划、加强对支部书记的选拔与考核等开展工作。各党支部主要职责是为本单位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出谋献策,并具体开展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决等工作。具体而言,应在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要求,细化各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标准,加强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的教育管理,根据本支部实际情况建立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考评措施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

高校各级党组织不仅要有分工,还要协同合作才能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如《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要求发展党员工作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要合理制定党员发展计划,就必须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即校党委应总结实践经验,需要和可能,对院系党组织提出指导性意见。院系党委根据校党委的指导性意见和本院的实际情况对各类支部提出指导性意见,党支部根据本支部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和工作实际,对院党委提出的意见进行调整和反馈,院党委根据各支部的反馈形成本学院发展党员计划,报校党委,校党委综合各院系计划,最终形成本校发展计划。

2.“两个向度”指重视对“发展程序”及与之相对应的“各阶段产品质量”的控制。

发展程序好比是制造产品的各种工艺手段,各阶段培养发展对象就好比生产流水线上的原材料、半成品等。对工艺手段和原材料、半成品质量的控制是最终大学生党员这一成品质量高低的基础。

对党组织来说,培养发展一名党员的步骤和环节很多,每个步骤落实在具体工作是有规范和要求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对发展党员工作各环节重点做了具体规定,如在预备党员的接收方面要求“在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上,支委会要向大会报告对申请人审议的情况。与会党员要对申请人能否入党进行充分的讨论,并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正式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应统计在票数内”等。这些要求涉及工作目的、方式方法、步骤、范围等,详尽而细致,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作出了明确的指导。各级党组织必须遵照执行。

对于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对象来说,他们的身份是随着考察程序的不断延续而变化的,如从入党申请人成为积极分子,再成为发展对象,之后发展为预备党员等。培养考察对象在各阶段的身份定义以及对该身份的要求也是有标准的。如《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入党申请人的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应根据这些明确的界定对各阶段培养考察对象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3.一个关键是指新时期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理念的确立。

工作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对于某一方面工作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是指引人们对该项工作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运作的航标,是做好工作的基础。高校在发展党员工作理念的建立应重在把握好产品的质量。

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发展党员的新十六总体目标——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新十六字总体目标强化了对党员总量的控制,对党员质量的要求和发挥作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产品质量的标准是衡量控制产品生产过程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没有标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衡量就缺乏可操作性。从目前来看,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在党员的标准制定方面主要定性的成分多,量化标准较少。党务工作者对大学生群体中哪些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主观判断较多,客观衡量较少。因此,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并将定性标准与量化标准相结合才能合理评判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与水平。时代在发展,时代对党员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标准也必须随之调整。新时期,对大学生党员的衡量应是多维的,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要坚持业务素质与政治素质相结合的党员标准。

三、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系统模型

1.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类型

质量内部控制可以发生在工作开始前、工作进行过程中,或工作完成后。分别称为前馈式控制、同步时控制、反馈式控制以及纠偏措施。〔2〕

(1)前馈式控制主要用于引导工作方向、明确工作目标、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止问题的出现。前馈式控制的主导者应是学校党委。校党委应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目标、计划,明确发展程序和各阶段工作对象标准,让下级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有据可依。院系党委及党支部一般应根据校党委工作目标、工作程序要求和各阶段工作对象标准建立细化的、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和更具操作性的指标。同时,校党委应根据学校规模,由校党委统一开展专项工作培训,或要求委托院系党委开展专项工作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者和党支部委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在前馈式控制系统中,高校党委层面建立的控制方式往往仅限于制定发展程序和工作要求,在工作目标、发展党员流程中各阶段工作对象标准没有明确标准。在院系党委层面,制定明确工作对象标准的党组织不多,已制定的标准不系统,只注重个别环节工作对象的标准,特别是重视发展对象的标准,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标准制定比较少。学校与院系党委在发展党员专项培训和检查方面的力度不够。

(2)同步式控制是指在工程过程中直接监督,在问题出现时及时纠正。大学生发展党员程序主要由党支部实施,因此,同步式控制的主要实施者也应为党支部。对于同步式控制,除党支部内部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外,主要控制措施为公开发展过程、进行群众监督,包括对工作对象的情况进行个别访谈、开座谈会、民意测评、进行公示,特别要注意推广民意测评表和公示名单工作,这两项工作操作简便、结果较客观、征求意见范围较广。此外还要丰富监督载体,公布投诉信箱、电话、电子邮箱、联系人,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在同步式控制体系中,校党委在对各院系推荐的发展对象开展培训时,也可以通过对考核方式的调整评估发展对象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如,在党校培训之初对发展对象在能力素质与思想水平方面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反馈各院系,另一方在党校结束课程后,对发展对象再次进行评估。对于没有进步甚至不合格的发展对象,应责成院系党组织重新培养考察,并对自身工作质量进行反思。

(3)反馈式控制在产品成型后,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找出偏差,为及时实施纠偏工作打好基础。学校党委对全校各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起协调、检查、指导和督促作用,各院系党委(党总支)对所属党支部也如此。学校党委和院系党委通过党组织自查和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可以就党员发展工作进行检查,促进各级党组织了解和审视工作水平、促进工作规范化。学校党委还可通过一些专业机构对学生党员进行评估,即可对校内学生党员在先进性和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评估,也可通过评估毕业生党员就业去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党员的评价等对党员质量、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估。大学生党员群体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通过对他们的跟踪评估,可以从侧面反应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4)纠偏工作是根据对产品质量的监测,发现产生不良质量的原因,之后采取的处理措施。〔3〕对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反馈式内部质量控制应主要包括:1)通过同步控制系统中的公示环节和反馈式控制系统中的专项工作检查和党员质量评估等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标准的工作对象进行返工、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弥补工作程序中出现的漏洞。并对“返工”及“处理”工作进行规范。2)针对反馈式控制系统中的评估、调研数据,对照上级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要求,审视本校发展党员工作的目标、计划、思路,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偏差。

2.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系统框架

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来说,涉及到的组织层面较多,并且各级党组织的职能又是交错发挥作用的。因而,各级组织采取的各类控制方法与纠偏措施实际上是交错进行的。要注意的是,在控制过程中,如发现错漏,应立即纠偏。特别是在党支部职能范围内的各步骤和环节,通过民主测评和公示等方式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发现问题立即纠偏,至少返回上一程序进行查漏补缺,完善程序对于党员培养和发展质量尤为重要。

3.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内各类型工作分工与布局

尽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与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内部控制系统的建构需要考虑效率与成本,特别是由于该项工作程序复杂、层面多重,尤其要注意各细节间的联动互补,统筹考虑工作内容,使各级各类工作相互支撑,尽可能使工作不重复、细节不矛盾,提高工作效率。依据统筹分工、点面结合的原则,可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内部控制系统各级各类工作进行如下分工:

〔参 考 文 献〕

〔1〕夏伯忠.全面质量管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14-15.

〔2〕〔美〕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37.

〔3〕〔美〕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36.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质量控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发挥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