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上海书画艺术品市场管窥
2014-04-29吕友者
吕友者
一、书画家群体与笺扇庄
清末民初是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艺术大师横行的年代,而上海则是这年代里社会的一个缩影。
上海书画艺术品市场始发于清咸丰年间。清末文人袁翔甫在《望江南》中道其面貌:“申江好,古玩尽搜探。商鼎周彝酬万镒,唐碑宋帖重千镰,真伪几曾谙。”。
自开埠以后,上海工商业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其书画市场也随之兴盛,并远远超过了昔日扬州。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特殊的政治环境,使上海具有了中西交融的多元化特点,同时也赋予了它开放前沿的书画市场环境,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的文人画家来沪发展。
至同治光绪年间,时局动荡。画家多蛰居上海,卖画自给。其中江苏人最多,浙江人次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书画家群体。
晚清遗老李瑞清辛亥革命以后来到上海,以写字卖画谋生,他的卖字润例写有:“自欧美互市,航轨东合,顷岁以来,商战益烈;运筹用策,不出市廛;灭国争城,无烦弓矢。是以大贾贵于王侯,卿相贱同厕役……不得已,仍鬻书作业,然不能追时好以取世资,又不欲贱贾以趋利,世有真爱瑞清书者,将不爱其金,清如其直以偿。”
同样,还有遗老画家马友如,亦是生活所迫,经内心挣扎之后,最终还是千里迢迢来上海卖画为生。而这种心态的转变也体现在赵之谦身上:“弟候补一年昏忙为事,亏空大加,转不如卖画为活,不畏之甚。”或许是由于晚清时期上海工商业的兴起与商人地位提高,反观传统社会地位较高的士人生活竟是如此贫困,才使赵之谦认为做官不如卖画的根本原因。
那么,这些画家又是如何卖画的呢?
其时书画家大都集中在老城厢一带卖画,当时的“宝善街是鞋袜点、笺扇庄”;而“福州路西头三山会馆墙上每到夜里,常有卖书画者挂满了堂幅轴对,有书有画,其中以笺扇庄为最”。这里提到的笺扇庄,在上海书画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是沟通书画家与买家的桥梁。外地的画家初到上海,除了靠同乡关系或名流推荐外,主要就是借助于笺扇庄,可以说它是画家作品成功打入市场的一个平台。
而像此类的笺扇庄在上海的数量较多。据清人葛元煦《沪游杂记》记述,至宣统元年(1909 年),上海笺扇店字号达109 家。其主要业务之一代卖书画作品。同时,还担负着帮助画家谋生和建立声誉的功能,为那些贫穷的新人提供食宿,并为他们的书画作品寻找固定的买主群。比如蒲华,从嘉兴来到上海就借宿于戏鸿堂笺扇庄,白天在店内作画,晚上则借宿该店阁楼。又如任伯年1868 年来上海时并无名气,画件也没有销路,他最初选择的落脚点即是当时社会上有较高声誉的古香室笺扇店。
除古香室之外,民国前期上海地区的笺扇庄还有锦润堂、戏鸿堂、大吉楼、得月楼、九华堂、朵云轩、怡春堂、青莲室、文华堂、吉羊楼、十二楼、两宜堂及锦仁堂等。笺扇庄的老板大都具有一定的书画修养,也十分擅于书画。为了获利,他们在画家身上尝试了各种办法。如笺扇店经常招揽来沪的大小书画家,悬挂于店铺进行售卖,售后按十分之一收利。笺扇庄主人平时往往会盛情邀请这些书画家到庄上做客,喝茶饮酒,共磋艺事,以诗画赠答。
这些扇庄还承担制订润格的业务。书画家一般制订好润例,把润例送到笺扇庄制成价目表,顾客到笺扇庄求画时就会根据此表向笺扇庄订购,然后再由笺扇庄联系指定的书画家,画好后笺扇庄取回卖给顾客。但有的画家为了提高销量,也以润例打折来促销。
随着市场对书画需求的扩大,笺扇庄还会主动找一些著名书画家作为自己固定的客户,有了他们的推荐,对画家销路的打开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笺扇庄经营各种文房用品,又承办一些与文事相关的业务,故而往来的客人频繁,书画家于此作画又十分方便。双方各获所需,满足了各自的需求。
二、交易方式与流通渠道
作为开放港口的上海,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书画的流通也很活跃。这时期的书画交易方式除以上提到作为中介的笺扇庄外,还有通过古玩店铺、报纸,画展、社团等方式。
据记载,清末时上海书画古董及裱画店注册的商铺就达109家之多。1860年前后,古玩商们由于资金有限,在老城隍庙以及西侧的侯家浜一带设地摊营业。地摊的货源往往是走街串巷收购而来。民国七年(1918),徐道壶在宝善街棋盘街口怡珍茶楼上开设一古玩书画流通处,引来众多“海内外藏家、好古之士纷至,生意日盛”。当怡园茶社挤不下更多古玩商时,由李文庆和马长生等人带头,在怡园茶社两旁路边设摊交易,曾一度出现100多个古玩摊位。尤其是五马路(广东路)一带的古玩街,在当时全国古玩业久负盛名。至20世纪20年代,这里的古玩店就有18家,古玩地摊100余家。三十年代古玩店铺达到210家。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其中书画则是这些古玩店铺的重要货品。
除古玩店铺交易方式外,一些画家更是借助于传媒这种新颖的手段,大力宣传自己的画作。十九世纪末,现代传媒的出现为画家提供一个全新的销售渠道。报纸的覆盖面广,出版周期短,流通速度快,宣传效果非常可观,成为市场交易的另一种方式。特别是《申报》创刊后,即成为画家自我宣传的地方。如《申报》1880年11月21日的广告:“点石斋所印各字画,允为名流所鉴赏,今又印成若干种,合即开列于左,赐顾者请就本报申昌书画可也……任伯年翔毛花舟真迹屏条四张,计洋二角,著色者五角,裱者加工洋四角五分。”画家通过使用新兴传媒刊登广告的方式印售自己的作品,不仅可以让人们买到原稿,亦能得到书画印刷品,满足了更多人对绘画的需求。
同时,举办书画展览也是民国前期书画交易的重要方式之一。吴昌硕在沪举办画展时,吸引了人们购买的热潮,尤其是“日本人来定购的,几及画件的大半数,有若干幅定购了,再复定,三复四复甚至十复。”求购者太多,以致让吴昌硕应接不暇。据统计,上海举行的艺术展览由1919年的12个飙升至1933年的105个。此时的艺术展览集中在繁华的商业中心南京路举行,而其中热门的展览场地包括宁波同乡会、大新百货公司和新世界酒店等。这些展览往往可展出数以百计的展品,而且展品均是用作交易。
书画的交易不仅限于画展,书画社团也成为艺术品流通的又一种方式。随着上海艺术市场的逐步繁荣,寓居上海鬻画为生的画家也越来越多。开始出现具有商业性质的书画会。这些艺术社团为画家相聚、书画研讨提供场所,同时也代定润格销售画作。当然如果借用美术社团的名义售卖作品,书画家不能获得全部利润,应以“所收之润,半归作者,如偶指名专作,仍照各人自有润例,概归本人,与会无涉。”因为运营美术社团需要基本经费,除了会员要缴纳茶水费外,润例所得是社团经费的主要来源。
民国初年比较著名的美术社团有海上书画公会、文明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宛米山房书画会、上海书画研究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青漪馆书画会等十余家,涉及画家几百人。其中豫园书画善会是清宣统元年(1909),由上海的一些书画家如姚鸿、黄俊、汪混、高邑、杨逸等基于慈善互相的动机发起组织的。成立时有会员百人,主要书画家有:高岂之、钱吉生、吴昌硕、马瑞西和杨佩父等。他们租赁豫园得月楼为会所,订立章程,将各家合作书画进行陈列出售。同时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三、 消费主体与海外贸易
商品经济催生了大买办和资产阶级,他们俨然已成为艺术品的消费阶层,成为了书画消费市场的引领者。上海的富商大贾、工商巨头等在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中国商人附庸风雅的传统,继续扶植书画艺术。如民国时期上海房产大亨周湘云,曾收藏有大量的字画。如唐代名迹怀素的《苦笋帖》、宋米芾的《向太后挽词》、元赵孟頫手卷等。
还有清末民初上海三大洋行买办之一的王一亭,其家里收藏了丰富的书画藏品。热爱艺术的王一亭还拿钱创办了不少社团,例如“上海书画研究会”(1910)、“上海中国书画保存会”(1922)、“清远艺社”(1929)和“观海谈艺社”(1930)等。王与日本商界接触紧密,并利用担任日本商务代理之便,为吴昌硕在日本多次刊印《昌硕画存》、《吴昌硕画谱》等,并赞助其在长崎、大阪等地开办画展。可以说,吴昌硕之所以能成功开拓了日本的书画市场,并在更大程度上带动了日本的“吴昌硕热”,跟王一亭的帮助和推荐是分不开的。
此外,有着“中国商父”之称的近代著名实业家盛宣怀,也十分热衷于书画的收藏,并且对艺术社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清末民初时期对艺术赞助最突出的人物之一。早1900年前后,由他投资创办上海著名的书画团体“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就已十分闻名。参加书画会的先后有一百多人,当时离居上海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几乎大多是该会成员。
除以上买办性质的大资本家外,还有大批普通商人充斥着上海书画市场,对繁荣市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时的上海,一个商人以手中有一把画扇为荣。他们附庸风雅,不惜高价求购书画。特别是粤商,在上海艺术市场中无处不在。方若在《海上画语》中记录了粤商乞求海派艺术家任伯年画的趣闻:“粤商索画者累候不遇,值其自外归,尾之入。伯年即登楼,返顾曰:‘内房止步!内房止步相传为笑柄。”粤商是个很大的商人群体。“中外贸易惟凭通言一事,半皆粤人为之,顷刻间千金赤手可致。”由此可以看出粤商在上海的实力和势力不可小觑,他们是上海书画的重要消费者。
1927年,政府南迁,一大批官僚政纷纷涌入上海,为艺术品市场带来庞大的消费人群及货源。一些政要都是书画消费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如冯玉祥和张学良都非常热衷于书画古玩的收藏,并且经常把个人所藏书画古董拿来出售。
风气所及,一般市民也成了书画消费的广大群体,喜欢以书画装饰环境,以得到名家作品为荣耀。
民国时期上海,书画古玩成为了海外贸易的商品。作为远东第一大贸易港,上海成为当时国内古董出口的第一大港,相应的上海书画古玩市场迅速成为全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古玩艺术品的丰厚利润,吸引了大量古玩商转向洋庄生意。其中规模最大即是卢芹斋和张静江创办的上海“卢吴公司”。同时卢芹斋在巴黎还设立了运通贸易公司以及一家名为来远的古董公司。通过这几家公司,把中国大批的书画名迹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国外买家手中。其间,卢氏经手的就有宋代名画《睢阳五老图》。
卢芹斋1918年开始经营“美国庄”,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改为专进书画、铜器、陶器和钧窑瓷器等。经过长期推广市场,卢吴公司在几十年时间里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向海外贩运珍贵文物数量最多、经营时间最长及在外影响最大的私人公司。许多流传海外的书画名迹都与卢芹斋有着密切关系:宋人摹本《八公像图》、宋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和《列仙图》、南宋米友仁的《云山图》、元初钱舜举的《王羲之观鹅图》、元赵雍临李公麟《五马图》、赵孟頫《人马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