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为何离父母越“远”
2014-04-29余宪文
余宪文
家长困惑:
孩子为何跟我“没话说”
路女士(超市主管):
我工作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回到家都非常疲倦,没精神也没力气说话。因为缺乏交流,我对女儿的事知之甚少,时间一长,女儿跟我渐渐有了距离。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有时故意早回家,想和女儿交流一下,却感到阻碍重重。有一次,我看女儿回家一声不吭,吃饭也没胃口,就问她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她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没事”就再也不理我了,任凭我怎么“打听”就是不开口。后来我听她的一位好朋友说,她和班里一个本来要好的同学闹了矛盾,所以才不开心。既然能告诉好朋友,为什么就不能和我说说呢?
刘先生(公司职员):
我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平时喜欢和儿子聊天,聊得最多的就是学习。但我感觉儿子越来越不愿意听这个,每次都敷衍了事,有时干脆什么都不说。儿子挺喜欢篮球的,一说起篮球就眉飞色舞,我却气不打一处来,训他:“一说学习你就烦,提起篮球你就不烦了?”有时他约几个同学打篮球,虽然知道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可又怕耽误他学习,我心里很矛盾。眼看孩子和自己越来越不亲,我开始着急了。我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想和孩子亲近,希望每天能和他聊几分钟,可除了学习,不知道该说什么。
孩子郁闷:
父母“毛病”太多了
小伟(初三男生):
我放学回家后喜欢把电视机打开,想轻松一会儿,但爸爸妈妈要么关电视,要么进行“武装镇压”。我爸有暴力倾向,喜欢拿“五指山”压人,巴掌一挥,我就得乖乖听从,否则后果严重。我妈这时候总会在一旁唠叨:“你还在看电视!期末成绩你比上次又下降了知道吗?还不努力,你难道就不急吗?你都初三了,不要事事都要大人监督,要有自觉性……”,说个没完没了。说实话,我特烦这个,跟他们聊天,那不是找不自在吗?另外,我妈还非让我按她的方法背各种课文,连数学都要背。我希望和他们聊聊其他好玩的事情,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甚至跟我发脾气,说我整天只知道玩,也不讨论讨论学习。所以,我也没兴趣和他们聊天,感觉没什么话好说的。
小玲(初一女生):
妈妈对我很不尊重,她不但偷看我的日记,竟然还在日记本上留了言。虽然她向我道了歉,但这道歉又有什么用呢?日记写的是我心里的秘密,是我从不向外泄露的私事,可妈妈却不经允许就看了!我当时又羞又愤,真想从此离开家不再回来了,甚至想到了死……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和父母有代沟。从那以后,我极少跟父母讲话,一回家就关紧房门做作业,吃饭时只盯着自己的碗和菜。日记也不写了,我怕妈妈啥时候趁我不注意再“抽查”,我对她已经失去信任了。
专家支招:
矛盾需一一化解,家长要主动出击
董老师(教育学教授):
孩子和家长之间不融洽、不亲密,原因可能有多方面。首先,一些家长犯了家庭教育学校化的错误。家庭教育不是正规教育,而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育。家长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任何微小的变化都要细心观察,不能因为工作忙就疏忽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多的应该是生活上的关切和心灵上的关怀,而非一味敦促他学习。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的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不喜欢成人过多地干涉他们或事事包办代替。在潜意识中他们希望与父母、老师平等交往,自我的观念、主张、兴趣等能得到师长的赞同,以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喜欢自己分析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他们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审视自己,以自己的标准评价他人。
第三,现代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巨大。随着中小学生生活范围的扩大,会直接和间接地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各种正面的、负面的信息一股脑儿袭来,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搅动着孩子们的心。
另外,家长忽略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定位。孩子们在暗暗品评着自己的父母,随着他们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逐渐发现存在于父母身上的,过去从未察觉到的某些缺点,这些都将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而很多家长却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注重自身的提高,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让孩子对父母“失望”。
家长要赢得孩子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孩子。父母应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去与之相处,不要认为孩子就该无条件服从。比如不随意贬低和辱骂孩子;不要把孩子心灵上有创伤的事任意拿来指责或开玩笑;尊重孩子的选择,虽然有些选择不见得正确,但不要急于压制,要让他慢慢地自己认识到;对孩子的朋友要尊重、热情等等。
家长还应不断学习新东西充实自己,思想观念要跟上时代,还要能跟上孩子的生活节拍,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接触到的事物,与我们孩提时代所接触的东西有天壤之别,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尽量接近孩子,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沟通才不会有障碍。
总之,孩子在长大,他的视野在扩大,兴趣爱好在变化,父母若想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那么你必须走进他的生活,融入到他的兴趣爱好中去,才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及时给他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