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惠州市红花湖环湖绿道规划建设

2014-04-29周展兴

广东园林 2014年4期
关键词:绿道综述景观设计

摘要:目前国内关于绿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不深入,存在对绿道内涵的理解具有片面性、绿道建设违反生态学原理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文章拟对惠州市红花湖环湖绿道和相关设施的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并分析绿道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日后开展广泛的绿道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道;环湖绿道;规划;综述;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4-0034-03

收稿日期:2013-11-21

修回日期:2014-03-17

Abstract:At present ,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about greenway at home are not profound enough. Themain problem is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greenway connotation and violation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preliminary researches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afflower Lake greenway and its related facilities in Huizhou.It analyses the promotion of greenway for city development.It w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practice.

Key words :Greenway;Greenway around the lake;Planning;Summary;Landscape design

引言

2010年2月广东省建设厅编制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为绿道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引。《纲要》在系统分析珠三角资源要素和城乡发展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各地市发展意愿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等为原则,提出了绿道网建设的规划草案[1]。由此珠三角各市快速开展了绿道详细规划设计工作,六条绿道均有条不紊地建设起来。

惠州市于2010年3月17日举行了绿道建设启动仪式,绿道建设全面铺开。根据纲要要求,珠三角六条区域绿道(省立)中有三条经过惠州,三条省立绿道有机串联起罗浮山、东江、西湖、红花湖、大亚湾、巽寮湾等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分别体现了惠州“海之韵”“江之美”“湖之秀”“山之灵”的特色。其中,3号绿道(惠州段)途经园洲镇、罗阳镇、惠城区和黄沙洞自然保护区,线路总长约116.18km2,绿道建设面积约3.49km2。本文以3号绿道中建设完成的红花湖环湖绿道为例,探讨分析了红花湖绿道的景观设计及服务功能,以期对惠州市今后的绿道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绿道的概念

绿道是指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或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通行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2]。按照等级和规模的不同,绿道划分为区域绿道(省立)、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而区域绿道(省立)又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类。

不同类型的区域绿道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都市型区域绿道满足了人们绿色通行、改善周边居住环境的最基本需求;郊野型区域绿道恢复珠三角城市周边已经消失的郊野景观和生态环境,唤起了人们对郊野的记忆;生态型区域绿道则是为了保护和恢复珠三角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3]。

2 绿道建设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开展广泛的绿道规划和建设运动,这在改善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与资源、提供游憩空间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4]。在理论研究上,则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大量的专著研究出版,不少关于绿道的学术会议召开,并出现了相关的博士论文[5]。绿道不仅为植物和动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还串联了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一片净土。绿道的建设对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旅游休闲体系、进一步开发城市文化遗产及提升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红花湖环湖绿道景观设计分析红花湖环湖绿道为广东省绿道

3号线的一段,位于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惠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红花湖景区。是省内首条在景区内的绿道,也是3号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支线,包括连接线在内全长34km,其中红花湖环湖绿道全长28km,是惠州市打造的首条示范生态绿道。该支线从惠州市区合生大桥至红花湖生态绿道,串连了惠州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朝京门、元妙古观、丰渚园、挂榜阁等人文景点,展现了惠州极具人文生态特色的湖之秀。主要由红花湖环湖绿道和高榜山登山绿道组成,于2010年6月28日正式启用。

3.1 绿道景观设计

3.1.1规划原则 本规划以《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引,以“道法自然”为设计理念,遵循保护利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国际自行车赛道,因山就势、依山傍水进行建设。绿道规划选线将红花湖景区的主要景点串联起来,充分展示了景区沿线的景观特色,是一个集运动、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充满生态野趣、配套齐全的郊野型绿道。其中,道路宽畅、绿化靓丽、标牌规范、设施完善、空气清新、环境宁静,是红花湖环湖绿道的亮点。

3.1.2慢行道宽度设计 慢行道主要指人行道、自行车道或行人与自行车混行的综合慢行道。红花湖环湖绿道主体是由自行车道及其两侧的绿化带组成的。这一段有17km,是严格按照国际自行车标准赛道设计的,路宽7m,坡度为3%~8%,可以举行国际自行车赛事。该设计充分考虑到步行的使用尺度以及自行车的使用尺度。路面使用沥青混凝土,表面坚硬,维护较少,适应各种天气条件,主要为自行车使用者与步行者服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沿途设有7个驿站,供市民休息使用。整条环湖绿道有近280个弯道,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效果。道路两侧是落叶和常绿乔木相搭配,让使用者感受到植物四季变化并认识植物,对改善空气质量及调节小气候起到一定的作用。骑自行车或步行在绿道上,城市的喧嚣不再,可以忘情地欣赏青山碧水,呼吸新鲜空气,身心得到彻底放松。

3.1.3植物配置设计 绿道园林绿化以“四季开花、色香兼备”为主线,以充分保护利用原有植物资源为前提,以春夏秋冬季相变化为景观特色进行布局,以乔、灌、草、藤本植物相结合营造复形生态植被群落,植物配置尽量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体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6],既能增花添景,丰富花色与层次,又能形成季相明显的独特景观。绿道上种的草都是美观又耐踩踏的大叶油草Axonopus affonis,使市民充分享受亲近大自然的乐趣。绿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步移景异,四季有花,层次分明。

春季乔木以红色系的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木棉Bombax ceiba为主,配以粉红色的玉兰Magnolia denudata、碧桃Amygdalus persica ‘duplex,同时点缀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营造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再配以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簕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等灌木,与银边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Aureus- vittatus、多年生花生Arachis duranensis相映成趣,营造春暖花开、山花烂漫、争奇斗艳的意境。

夏季乔木以凤凰木Delonix regia、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火焰树Spathodea campanulata、腊肠树Cassia fistula为骨架,再穿插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榕树Ficusmicrocarpa等常绿乔木,打造花红叶绿的植物景观。再以簕杜鹃、夜香树Cestrum nocturnum等灌木,配以路边铺植的爬墙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紫藤Wisteria sinensis、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等爬藤植物,绘就了一幅夏日绿树浓荫、明丽动人的图画。

秋季乔木以红色、黄色等色叶植物为主,配置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蓝花楹Jacarandamimosifolia,再搭配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花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 ‘Variegata,花叶垂榕Ficus benjamina‘Variegata增加色彩的层次,达到色形花叶各异的效果,带给人神清气爽的自然气息。

冬季乔木则以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红花风铃木Tabebuia pentaphylla、青梅Vaticamangachapoi、黄槐Senna surattensis为主,加以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红花檵木等冬季开花灌木搭配,营造出一种冬寒花开暖人心的视觉效果。

3.1.4节点设施设计 节点是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花湖环湖绿道沿线每3km设一个点,共建有5个服务点和8个主要景点(分别取名为“山寺岚烟”“岚影花溆”“虹影丹霞”“流云挽湖”“水帘飞瀑”“兰舟穷泛”“幽谷芳菲”“烟渚新亭”)。后又在沿途增设桃梅园、三江园、故乡园、水近心清、云水禅心、万籁天音、合乐天延、知山亭、月印湖天、童心拙趣、鹤舞松涛、静水春深、龙涧飞花、九曲芳回、云涛梦笔、斜阳醉水等特色景点。其中三江园是为纪念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三江乡而建的。园内的所有树木和景观石等全部来自千里之外、海拔3km以上的三江乡。虽然三江园面积比较小,但园内植有红豆杉、银杏、杜仲、珙桐、红金贵、朱砂桂、细叶紫薇等7种植物,是红花湖景区一个极具特色的小“植物园”。

另外,还有可供休息的凉亭、停车场、亲水平台、特色小食店、游船码头、洗手间、自行车廊以及电瓶车上落点等服务设施,沿线还建有步行道、标志标识、道路照明和其他景点,方便市民游玩。服务休闲场所依地形而建,如临水而建的醉水亭就是观赏夕阳湖景的最佳点。景点还设置自行车文化展览,通过放映与自行车相关的电影及电视剧,介绍自行车发展史、各国自行车文化以及自行车赛事等,展示国际自行车文化。岸边除了设置晨运场所外,还设置棋桌等供棋类爱好者玩耍。

目前,服务区设置有可供租用的自行车和停放点,共有27台电瓶车,400辆自行车。亭台楼阁(如永福寺)采用岭南民居建筑风格。同时,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各个不同的区域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饮水处、休息椅、野餐区、健身设施等,不仅为广大市民亲近自然提供了一个良好场所,而且为市民提供了健身休闲的娱乐空间,展示了惠州独有的风光特色。

3.1.5标识系统设计 本系统由统一规格的标识牌、小品、绿道连接线以及镶嵌在地面上的矩形混凝土柱组成,共有117个绿道标识。整条慢行道的每个岔口和拐弯处都设置有小品,小品上面注明剩余的公里数,以提示使用者所处的位置,标识经专门设计,清晰独特,自成系统,很好地保证了绿道的连续性。同时,在绿道增设了很多标识牌、警示牌,在路面设置减速带,全线还设有50个凸镜,并在较危险的急弯道湖边设置了安全防护桩、防护网,长度达到1 250m。此外,还有安保人员开电瓶车24 h巡逻,以确保市民绿道骑车的安全。在绿道每个路灯的灯柱上还喷设编码,方便游客求助,根据编码判断所处的位置。

3.2 绿道的服务功能

惠州不仅有宽阔的海洋,还有连绵的山川和河流,同时拥有西湖,是集“名山”“大河”“丽湖”和“大海”于一身的城市。因此,红花湖环湖绿道的建成,不仅改善了红花湖景区环境,展示景区良好形象,还提升了惠州旅游的品位,提高了惠州的知名度,成为一个城市名片。绿道建设对于惠州保存和巩固自己的特色生态资源,展示惠州独有的风光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红花湖景区南入口道路及配套设施规划和东入口节点改造规划已完成并进入施工阶段,这对惠州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城乡旅游休闲体系、完善旅游休闲功能及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及承传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绿道建设必将会在我国全面展开。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网络体系,既可起到构筑区域生态安全网络、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乡生态格局与生态环境的作用,又可为居民提供游憩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为区域生态保护、生活休闲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以及建设宜居城乡奠定基础,最终使惠州迈入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住房与建设厅,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珠三角绿道网络规划纲要[Z].2010.

[2] 何昉,锁秀,高阳,等.探索中国绿道的规划建设途径以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10(2):70-73.

[3] 庄荣,高阳,陈冬娜.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思考[J].风景园林.2010(2):81-85.

[4]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生态廊道的宽度[J].生态学报.2005, 25(9):2406-2412.

[5] 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23(2):85-89.

[6] 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红花湖绿道简介[EB/OL].http://ghjs.huizhou. gov.cn/p u b l i c f i l e s / b u s i n e s s / htmlfiles/ghjsj/ldlt/201007/53140. html,2010.7.13/2013.9.21

作者简介:

周展兴(1982- ), 男

从事园林设计与项目管理

E-mail:274217559@qq.com

猜你喜欢

绿道综述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绿道上的“风景”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