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4-04-29郭宇
郭宇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学起于思,源于疑。”我们常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起点就是要教学生会思考、会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氛围,提高认识,鼓励质疑
提出问题,对于习惯了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一开始是有难度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的课程资源和语文教学的魅力对学生加以引导。
1. 利用小故事提高认识。故事最具有启发性,可以生动地让学生领悟提问的重要性。例如,讲授《学问》的故事,还有短文《不懂就要问》,让学生懂得问是学习的一部分。
2. 时时处处设疑激疑。语文课程中到处是质疑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如,语文课《雪孩子》,围绕课题就可以引导质疑,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教学《小松鼠找花生》,读了课文就引导学生提问:花生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小松鼠找不到花生?让学生感受问题无处不在,提问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只要你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就好了。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安全的质疑环境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有许多学生不是不会提问,而是不敢提问。他们的担忧有的来自于老师的师道尊严,有的来自于同学的嘲笑和打击。这样情况下,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是俯下身子,而且是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当学生稚嫩的问题,偏离了教学,或是学生叛逆的问题打乱了教学秩序,要有宽容豁达的心去包容和肯定。记得教育家陶行知的“四颗糖”吗?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有“四颗糖”,更要有十颗糖,更多糖。让孩子感受你的信任,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例如,教学《凡卡》一课,有学生提出作者是不是撒了谎?一个九岁的孩子,在鞋店做学徒,怎么可能写出这样长的书信?这个问题显然是对于教材及作者这些权威的挑戰,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了学生极大的肯定,并结合自己的备课和学生分享了答案。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质疑
口头的夸奖,在学生的脑海只能一闪而过,不会留下多少印象,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不到长效激励作用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提问,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
1. 小组得分制。当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时,给予小组相应加分,让学生获得集体荣誉感。
2. 评定提问之星。每课结束,由学科班长评选提问之星,给得奖多的小组升星,将小组评为一星质疑小组、二星质疑小组……
3. 年末班级投票评选“问题达人”,给最擅长思考的孩子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只有建立了多元的评价体制,并且让学生的智慧和成长在这种评价体制中得体现,才更能促进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给予正确的提问方法引导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定要有方法,不能无的放矢,使问题散乱无章,偏离教学目标。具体的提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提问。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我将圆明园昔日美景图片制作成配乐课件,点击课件配以简短的雨果赞美之词,引导学生提问:圆明园的昔日是怎样的辉煌?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呢?
2. 以题目作为切入点提问。例如,教学《北京的春节》,学生读了题目自然而然就会提问: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
3. 找到课文的矛盾点进行提问。例如,《凡卡》一课,我先出示凡卡信中的一句:“我快死了,我在这里还不如一条狗……”继而出示他回忆家乡夜景的句子:“天空中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学生相应会问: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怎样的?为什么连狗都不如?他在乡下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为什么写的如此快乐?
此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通过文章的中心句提问;浏览课文内容提问;针对课文的文体特点提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