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对高年级学生未来的影响

2014-04-29潘洪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常识小学生能力

潘洪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新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有环境因素;有自身内在的基因,其中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对自身成长的影响非常关键.因此,启示我们小学教育教学的每位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至关重要.综合实践教育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对社会,对自然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的提升,有利于素质教学的真正实施。

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频繁出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火灾、车祸等对小学生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虽然是外在的,有的甚至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但提醒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有关预防知识及应对知识的指导,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生的身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突发事件降临他们无所是从,自救能力比较弱,这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为了更好的预防这方面的伤害,学校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综合实践教学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未来的影响

1.提高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

突发事件是指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考验着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是避免不了随时都会发生的。通过综合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必备的自救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有个预判或对没有碰到过的事情有信心有能力去解决。有的小学生也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小大人,有些甚至父母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能解决了,有些父母不在或落单时碰到的问题他们能独立解决了,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2.有利于实践出真知价值观的形成

实践出真知,也就是说真正的知识的从实践中获得的,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风雨是一个实践过程,彩虹的获得的真知。通过综合实践的教学,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些自救、自我保护的常识,同时也使他们懂得了成长的过程是以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让他们树立起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努力、再努力的观念,使小学生们养成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

3.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成长具有可塑性,外部的作用和影响至关重要。他们的成长也有一个过程,经过实践得到的知识或结论,一方面,小学高年级学生们有了幸福感,有了自信,有了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也有了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使小学高年级学生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的生命的真谛。同时,也使小学高年级学生们懂得了知识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从而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们参与实践的激情。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学生更加认识社会,对社会有了实际的意义。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学会了自主获得知识的方法,也学会了对所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并且能深刻的理解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学生为此将一生受益。

二、小学综合实践对高年级未来影响的教育策略

1.抗震救灾知识及自救常识对小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

自汶川地震后,抗震安全知识教育贯穿着整个教育中。作为教师有能力有义务一方面为小学生讲述地震中发生的事件,比如地震有哪些前兆,地震来临应该注意什么,在家里该怎样避震,在学校里应该怎样避震和一些学生成功逃生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当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做,让同学通过静态的学习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遇事冷静的态度。另一方面组织小学生进行模拟的地震演练,让学生从理论联系实际,亲身体会当灾难来临时自己的表现,从动态更深层次的体会。

2.交通常识教学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终将要融入到社会中,随着社会对要想富裕先修路的渗透,交通越来越便利,车流量也越大越大,对于学生来说,也面临着很多安全的挑战。而对交通知识的掌握已是小学生必备的一个技能,对于平时的生活和自身的安全也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教师,必须把交通常识教给学生,综合实践课就为师生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交通事故的演示,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当学生兴趣浓浓学习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掌握了知识。

3.消防逃生演练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自救能力都是很薄弱的。一方面,他们尚处于年幼,力量小,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缺乏专业知识。作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对他们进行火灾知识的讲解和实际的演练。火是一种大家常见的物质,平时只知道它能煮饭,会发光发热,而面对当发生火灾时如何躲避或自救这些常识学生不懂。

4.交通安全讲座及对突发事件来临时的自救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也越来越多,随之车祸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救助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当车祸骨折后该如何处理,当发现有人落水救上来后如何进行人工呼吸等。作为教育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方面生动的为学生讲述有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开始模拟,就如人工呼吸,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模具,边讲述如何人工呼吸的方法,边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亲身的感知,得到知识的升华。

5.地方文化、校本教研對小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感的提升

古交面塑、剪纸、秧歌等地方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宝贵的财富。对于小学生对于古交传统艺术民俗的研究,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动手能力,而且提升了小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培养了小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通过活动,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剪纸粘贴在门窗上用来装饰,点缀房居之美;有的则在传统节日里帮家人捏各种面塑。这些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喜悦之情由然而生,有了成功感。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强烈的求智欲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常识小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靠不住的常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我是小学生
抄能力
回归常识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