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快乐课堂 提高数学质量
2014-04-29苟小芳
苟小芳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主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思维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倡导的是开放的、快乐的、主动建构的教与学。作为一位教师,要乐于给学生创造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首先,要有爱学生的情感,以自己对知识的不断追求来感化学生;其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要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把课上得生动、风趣,让快乐充满数学课堂,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扉。那么,如何构建快乐数学课堂,提高数學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平时在课堂上的尝试与实践,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压制,变得迟钝。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喜欢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朋友关系,创设愉快、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三只昆虫沿树叶爬行的动画情景:甲虫沿树叶边线跑了一圈,蚂蚁沿树叶的叶脉跑,蜗牛沿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半,又沿原路跑回了起点。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对“一周”生活经验的回忆,直观地感知什么是“边线的一周”,为揭示周长概念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了学生渴望探究周长的欲望。
二、创造生活情境,给学生好学的氛围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不但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学生对数学的好学往往就是由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新课的顺利展开。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春、夏、秋、冬”这四季的往复循环,以及每一周重复更替的生活常识,引出数学教学中的“循环”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小数除法中商的“循环”现象,化抽象概念为具体现象,激起了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兴趣,好学的课堂氛围由此拉开了序幕。
三、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符合学生主动进行猜测、观察、实验、验证和交流等数学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创设数学活动的机会。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探究、发现与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愉快的体验,从而体验探究成功之乐趣。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把车轮做成圆形的?如果把车轮改成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能行吗?为什么?如果改用其他形状将会出现什么情景呢?究竟圆形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我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圆的特征,组织学生用硬纸板设计不同形状的车轮实验探究,这样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活动中,解决了问题,并且学到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新课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的学生真的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快乐,这是一种境界,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