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
2014-04-29凌在乐
凌在乐
一、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和好奇心,才会产生创新想法,创造活动过程才会异彩纷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创设的问题情境很重要,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1. 努力创设课文的情境。在小学各个学段的每册课文中,所选的都是文质优美的文章。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播放小故事、播放电影片段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对小壁虎借尾巴的事情记忆深刻,由此还联想到很多像小壁虎一样能有再生能力的动物,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了更多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师要巧设各种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我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美丽才能跨越百年?然后出示课件:年轻貌美的居里夫人画像。告诉学生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是跨越百年。学生在赞叹的同时也很好奇,这样学生就带着好奇心走进了文本教学,深入学习了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体味到了她的美丽所在。
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故事、闯关游戏等方法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质疑精神
“学贵有疑”。学会质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每个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善于质疑。如,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落下的苹果砸到,就会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这是至关重要的,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打破陈旧的问答式,想方设法启发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学会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富有吸引力的问题,然后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深入研究,从而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探究欲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是普遍存在着的,对事物或未知领域进行研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不竭的动力。如,在教学《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中,通过三个事例引导让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才能发现真理。教师向学生提供能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索的新奇情境,并积极引导他们自己去质疑问题,努力搜寻正确的答案。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魏书生很重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曾这样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具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可见,一个人的自信心对于取得成功是多么重要!自信心是培养良好质疑精神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则应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身份出现,用灿烂的笑脸、亲切的教态、恰当的鼓励、及时的点拨,把尊重、信任和期待学生提问的信息带给学生,并且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要表现出很有兴趣,认真地加以对待。如,“我欣赏爱提问的孩子!”“你的见解很独到”等话语,让学生明白课堂上“我”就是主人,“我”可以随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一种自信。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会有更加开阔的思路,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
1. 选择方法,唤起学生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前搜集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画面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在想象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 利用文本,打造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文本,激發学生的想像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在学习《凡卡》一课时,当学生熟悉课文后,可以问学生:凡卡的心愿是什么?他的心愿能不能实现?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来谈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想象中说明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想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