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索朗次仁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应用

索朗次仁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深化课堂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将会引领他克服一切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先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5个桃子平均分给7个猴子,每个猴子得这些桃的5/7,小猴子们都不满意,猴王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10个猴子,每个猴子得这些桃的5/10,小猴子们都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然后让大家说说谁笑的更聪明?从而导入新课《分数的大小比较》。这堂课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这堂课的气氛活跃,同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破重点和难点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然而传统的教学给出的是平面的图像和单调的声音,板书也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不一定规范,而多媒体教学通常把一些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分析“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分8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3分钟的时间,这座桥长多少米?”这道题时,学生往往把火车行的路程与桥长等同起来,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模拟火车通过大桥:一列火车在隆隆声中到达桥头,从火车头到达大桥上开始,在桥的下面跟随火车头同步出示火车行的路线,直到火车尾离开大桥为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桥长度=火车3分钟行的路程——火车长度”这一数量关系式了。又如在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在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过程中,采用动态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就能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丰富感知,扫清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我从多年的教学中得出经验: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动口等行为,才能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超越时空的信息资源。这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水平,自己去发现总结要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发掘其创造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例如,某小学的操场长70米,宽55米,为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50米,宽增加25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这样错误解法:50×25=1250(平方米),如果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70米,宽55米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从图上直观地看出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再让学生看图思考: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又如在“认识平面图形”一课中,为了讲解面在体上,我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演示,先给学生以示范,再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上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这样一来,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四、加强课堂练习,提高教學效率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例如: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创设如下情景: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对姐弟在公园里玩,一只小蜗牛为他们驮来了四个桔子,分给姐姐3个,弟弟1个,弟弟红着脸低下了头。这时,教师提问小弟弟为什么低下头?你认为应该怎么分?接着小蜗牛又驮来了2个桔子,你说该怎么分?最后小蜗牛又驮来了一个桔子,那该怎么分?又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相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计算机直观的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练习的时效。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总之,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使数学变得形象生动,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只要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就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我们数学教学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第二小学 谭存才

小学阶段的孩子,促使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人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思维就会精细而敏锐,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以下是我教学实践中感 出来的观点:

一、激趣,熟悉操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在乡镇的学生初识计算机,兴趣当然不小,但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兴趣就是在很短时间内一落千丈。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兴趣从哪儿来,如何让这位最好的教师发挥最大的作用,小学生想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而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的手段。

例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脑,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对鼠标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特别是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更是难以掌握,而且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练习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鼠标各种基本操作时,我就让他们玩“扫雷”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右击和双击;又让他们通过“纸牌”游戏来掌握鼠标的拖动。通过游戏,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又熟练地运用了键盘和鼠标。

二、创设情境,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强烈求知兴趣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低年级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的能力处在萌芽之中。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技能的初步发展,在低年级上信息技术课的知识非常困难。但是孩子们对有动感、有情节故事和有强烈色彩的东西有好奇心。我利于这个特点涉及了与教學有关的动画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在导课中,我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动画故事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欣赏,等他们沉浸在奇妙的故事和场景中时,慢慢停下来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再讲解计算机的神奇功能,使学生产生最初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一组时间数据,让孩子们猜测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间出生的?孩子们都很积极地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再加以正确引导后可以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并请他们展开讨论:想像今后的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开拓了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开展竞赛,强化兴趣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能开发智力,培养儿童的敏感性。适时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成绩优秀的可以得到小红花,他们的兴奋劲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时的进行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我在计算机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在键盘操作练习时,进行键盘录入的比赛;在画图教学时,评选最佳小画家等。

四、发挥学生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可能没有哪一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会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愿听讲,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上课,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我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先用大屏幕给同学们做演示、讲解15分钟左右,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操作,对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在上机时,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样就有效地诱发了更多同学的学习兴趣。

五、给予学生成就感,调动学习兴趣

点滴的成功对于学生都是进步,都是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学习中可以通过回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如:在课堂上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发出声音“你真棒!”“你真聪明!”或是献上一束鲜花、一阵掌声,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动脑。又如在“用 Word 制作书签”的教学中,可以收集学生制作的书签,并将书签打印出来分发给同学做为实物奖励,学生看到了自己学习成果,自然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激励,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提高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把它放到首位来抓,并注意在教学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能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轻松的、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这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会长久不衰,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多媒体小学数学应用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