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槿花开”话苏绣

2014-04-29赵蕙兰

文化交流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木槿花苏绣针法

赵蕙兰

2014年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在访韩期间,向韩国总统朴槿惠赠送了国礼,其中苏绣双面绣《木槿花开》由中国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女士创作,以韩国国花木槿花为主题,暗含韩国总统朴槿惠的名字,自然贴切,寓意深远。

古老的刺绣艺术闪耀时代光彩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刺绣艺术。苏绣和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作品被国外人士誉为“东方明珠”,传世之宝。诗画江南,人间天堂,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早已闻名于世。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宋代,苏州刺绣已出现了欣赏性的绣品,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张应文著的《清秘藏》一书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创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

清末杰出的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创造的“仿真绣”,开创了一代苏绣新风。至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争艳。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段时间里,这支苏绣大军,每年不但生产出大量的日用绣品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在拓宽新门类、采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把刺绣和镶、嵌、印、贴、雕、绘等各种技艺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制作出了一批批具有现代审美感的产品,使苏绣日用品很快发展至十多个大类、两千多个品种,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1966年苏绣艺人创造出了绣品正背两面纹样、针法相同、色彩迥异的双面异色绣。苏州须眉顾家翘,自1999年起,悉心研究苏绣技艺。2005年5月,他经过苦心钻研,创制出了一幅异线(绒)、异景、异色、异样、异针法的双面五异绣《白猫和熊猫》,以及通过灯光能尽现绣品细部的隐亮绣《东方明珠》,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

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有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更是名满天下。苏州刺绣作为一门千年流传、繁衍的手艺,为美化历代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6年10月,苏州市建立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陈列自汉代至今的绣品两百余件。2006年5月20日,苏绣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苏州市的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苏州刺绣成为联结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1956年开始,苏绣艺人先后到英国、瑞士、德国、前苏联等国现场表演刺绣艺术。每年到苏州参观刺绣艺人操作和观赏作品的五洲宾客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德国前总理科尔、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苏绣被美誉为“有生命的静物”、“东方的艺术明珠”。同时,苏绣工艺品近百次作为国礼馈赠国外元首。

《木槿花开》:“小针尖,大工程”

木槿花是韩国的国花。花开时节,木槿树枝会生出许多花苞,一朵花凋落后,其他的花苞会连续不断地开,开得春意盎然。木槿花生命力极强,花象征着历经磨难而矢志弥坚的品格。木槿花朝开幕落,但每一次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地开放。就像太阳不断地落下又升起,就像春去秋来四季轮转,却是生生不息。因此,韩国人也叫它“无穷花”,又称无极花。韩国国徽呈圆形,正面为五瓣的木槿花,中间为太极图案。

《木槿花开》的作者姚建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在接到国礼制作任务之后,姚建萍率设计部连续紧张地开展了工作:首先,收集素材、整理、筛选、设计,进行创意策划,随后选定绣制方案,经历描稿、配色、开针、绣制;绣出满意效果后封针;最后,对绣制完成的作品进行装裱、包装、加入制作说明。整个作品创制历时两个月完成,总计用工约六百工时。共历经十多道工序,其复杂精细的程度,可谓是“小针尖,大工程”。

绣法上,《木槿花开》以传统针法与现代针法相结合,其针法既灵活又细膩、既洒脱又平整;构图严谨,虚实相间。《木槿花开》制式上选择了团绣,绣架选择用大叶紫檀木,既坚硬光滑,又能显示高贵气质。整个艺术品张弛有度,古色古香中透出现代时尚气息。

早在《木槿花开》之前,姚建萍就已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她的作品曾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要及知名人士,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机构及个人收藏。2012年6月7日,姚建萍苏绣作品《英国女王》被英国王室正式收藏,这是白金汉宫首次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针尖上的优雅舞者

1967年,姚建萍出生在苏州镇湖镇上,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刺绣之乡,拥有绣女八千。这个镇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一直是绣女成群,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春少女,个个都会描龙绣凤。那里“户户有绷架,家家会刺绣”。姚建萍从小就在妈妈的绣绷旁爬来爬去。一针一线间,她爱上了苏绣,镇湖镇有2万人口,1万多人从事刺绣、裱绣、绣框制作,一条街上开出了近三百家绣庄,还涌现了姚建萍、薛金娣、姚慧芬、姚惠琴、卢福英、邹英姿等一批能绣制高档精品的后起之秀,在各项博览会和工艺品评比中摘金夺银。其中,姚建萍就是佼佼者。

11岁那年,姚建萍用一个暑假在领带上绣成了一只七彩凤凰,让收货人惊得目瞪口呆。从此,姚建萍的人生与苏绣密不可分。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系统学习各种针法;拜苏绣名家徐志慧、顾文霞为师,学得独门绝活;进北大进修,学习绘画、摄影、雕塑、国画、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将各家所长与传统刺绣针法有机结合,强调色彩的自然过渡,充分运用平针绣和乱针绣的各自特点,确定了她在当代苏绣行业中的领军者地位。

精致的苏绣,擅长表现花卉和小猫小狗小金鱼等小动物,姚建萍却不满足于此。人物肖像是苏绣中难度最高的,也最能体现绣者的艺术水准,姚建萍将目标锁定在人物肖像绣。2007年,姚建萍的山花奖获奖作品《父亲》,就是根据罗中立油画《父亲》进行的苏绣再创作。她用针线作画,表现劳动人民饱经风霜的沧桑感,明暗层次与色彩生动多变,极具艺术震撼力与视觉冲击。

1997年,姚建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她相继创作了一系列表现人物的力作。其中《蒙娜丽莎》在2001年获得民间艺术博览会最高荣誉—山花奖。姚建萍的艺术成就引起国内外关注,作品先后應邀赴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展出,盛况空前。2004年,她创作的《我爱中华》巨幅绣品搭乘卫星,邀游太空,创造了中国刺绣史的新辉煌。

2004年3月28日,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江召开之前,以苏州绣娘姚建萍名字命名的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位于千年古镇木渎镇上,共占地六亩,是—座具有东方特色、中西合璧的园林式建筑。艺术馆融设计、制作、研究、展览于一体,有苏绣展示大厅、刺绣工作室、接待厅、艺术培训基地等,不仅为姚建萍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幽雅的文化氛围和坚实的设施支持,也让苏绣艺术这朵奇葩在新时代后继有人。继李娥瑛和顾文霞之后,2009年姚建萍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在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合璧卷这一大型作品进行苏绣艺术再创作时,姚建萍不但力操主针控制全局,还特别注意团队的统一协调,最终使整幅作品山水布置疏密有致、墨色的浓淡干湿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用针线将失散多年、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连接,再现这幅两岸同胞寄予深情的传世之作。

同心协作,开拓创新。姚建萍团队创作的优秀大型苏绣作品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09年大型原创苏绣《江山如此多娇》以雄伟的气势和精湛的绣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再次荣获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2012年,苏绣巨作《春早江南》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厅;2013年2月28日,苏绣巨作《海纳百川》被收藏于中南海。

由于只懂技术、绣法的传统绣娘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在刺绣人才传承教育方面,姚建萍迈出了新的一步,2014年联合清华大学开办首届姚建萍中国刺绣高级研修班,她亲任导师。教学过程中,姚建萍一直着眼于提升学员的创新、设计能力,强调思维大于技巧,努力培养“会绣懂画,懂绣会画”的中国刺绣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木槿花苏绣针法
回眸花开
木槿花开开满夏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木槿花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