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
2014-04-29高强杨胜辉蔡锐陈伶利卢芳国
高强 杨胜辉 蔡锐 陈伶利 卢芳国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从调整实验课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思考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课教学质量,为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构建,NO:177);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资助项目(NO.15);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资助项目(NO:48),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资助项目(NO.100602),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资助项目(NO.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98-01
实验技能的培养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卢芳国教授等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学改革进行过很好的探索[1-2],但针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尚在摸索中,本文就中西医结合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进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1.实验教学的现状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中医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由于课程内容知识点多、涵盖面广,理论与实验教学均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目前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
1.1实验课课时明显不足:Z例如,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课程总课时为72个课时,实验课仅为15个课时,这对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的医学生来说,显然不够,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
1.2.教学内容欠合理:一是实验内容仍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偏少。例如,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课程共设置6次实验,其中4次验证性实验(免疫学实验,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与真菌,常见寄生虫与虫卵观察),2次综合性实验(细菌人工培养、消毒、灭菌和药敏实验,化脓性球菌和肠道杆菌的观察与鉴定)。二是实验内容以西医基础知识为主,未能体现中医学知识,不利于学生理解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内涵。
1.3教学方法欠恰当:由于《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内容多、庞杂,实验课时老师讲授原理、演示操作的时间过长,学生操作时间减少,实验课有理论课化的趋势。例如,免疫学实验,老师讲解直接凝聚反应(玻片法)、间接凝聚反应(试管法)、单向琼脂扩散实验、双向琼脂扩散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的原理和演示部分操作,占去大部分时间过,学生只能利用剩余的少量的时间完成直接凝聚反应(玻片法)的操作。这种实验课理论化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2.1适当增加实验课教学课时: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实验课课时数,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更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总课时为72课时,把实验课课时从15学时增加到20学时,以保证综合性实验和分析性实验的开设,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调整教学内容:在实验课总课时增加为20课时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分析性实验。实验课内容调整为3次验证性实验和4次综合性/分析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内容分别是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流感病毒的血凝实验和真菌菌落形态观察,常见寄生虫与虫卵观察。综合性/分析性实验分别是免疫学实验,细菌分布、人工培养、消毒、灭菌和药敏实验,脓汁标本的分离鉴定,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免疫学实验学生除操作玻片直接凝聚反应外,还要操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抗原或抗体或细胞因子),通过实验掌握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诊断实验技术;细菌人工培养、消毒、灭菌和药敏实验,要求学生自己配制培养基,进行消毒灭菌,并增加中药抗菌作用检测的药敏实验;脓汁标本的分离鉴定,要求学生以脓汁标本进行化脓性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实验;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要求学生以粪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提升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进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课时增加、教学内容调整,必然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改进:①每次实验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使学生對当次实验课内容预先了解。这一点对于内容多、操作复杂的综合性/分析性实验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②实验集中在每学期的后阶段进行,综合性/分析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交叉进行。例如:细菌分布、人工培养、消毒、灭菌和药敏实验(综合性实验)与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验证性实验内容分别是)交叉进行,第一天上午安排学生配制培养基、消毒灭菌,并进行体表、口腔细菌分布检测和中药药敏实验操作,下午安排学生进行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操作,第二天上午安排学生观察并分析口腔细菌分布检测和中药药敏实验结果。③减少实验课中教师的讲解,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实验课程中老师只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难点,大部分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作用。
3.结语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由于课程内容庞杂、涵盖面广,理论与实验教学均有一定的难度。中医类院校的许多教学工作人员对病原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例如,盘箐等通过开设“三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探索研究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肖家祁等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进行删减和有机组合,构建了病原生物学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病原生物学实验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林华胜等通过把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医学免疫学实验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删除纯属验证理论、不具备基本技术训练的项目,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型实验,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经过5年的实践,却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5]。
本文针对目前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其目的是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分析性实验,而扩充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知识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芳国,申可佳,李珊,等.中医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的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2):71-73.
[2]蔡锐,卢芳国,李珊,等.中医院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9,15(6):114-115.
[3]盘箐.“三性”实验在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13-114.
[4]肖家祁,杨杨,吴健桦.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suppl:46-48.
[5]林华胜,张薇,谢文熙.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浅谈[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92-1193.
作者简介:
高强(1973-),男,湖南慈利人,博士,讲师,从事《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与教学研究。
卢芳国(1961-),女,湖南浏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