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贷款企业财务成因与化解对策探讨
2014-04-29张昭欢李佳晨
张昭欢 李佳晨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大量金融机构陷入危机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再次被热议,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得十分必要。贷款企业财务困境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一般原因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银行X县支行典型贷款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据此提出降低贷款企业财务风险,从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财务预警;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全球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承受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有效监控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银行经营中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商业银行持续盈利、经营效率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监控并妥善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首要课题。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成因分析
(一)不良贷款的定义及分类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貸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目前各国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大体上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级分类法”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两级分类法”。 我国于 2002 年开始全面实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按照通常做法,在五类贷款中,除正常和关注这两类贷款之外,其余次级、可疑和损失三类贷款均应界定为不良贷款。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根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来源的不同,将其分别归纳为以下几类:
1、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银行贷款的主要动机是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投入,政府在筹集运用的资金渠道不完善、不充分的情况下,要求银行提供贷款成为一种重要甚至是主要的途径。
2、政策调整
我国于198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的《关于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的暂行规定》,由于凡是由国家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一些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的企业完需要全依靠银行的贷款来维持日常运行,对于此类本不应该提供贷款的企业,银行迫于政策压力不得不发放贷款。这些注定了不能回收的贷款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大量增长,也就形成了后来大量积压的不良贷款。
3、银行自身责任
我国从1990年开始要求商业银行贷款要有抵押或担保,就目前情况来看,抵押品和担保在信贷人员对企业将来偿还能力的判断中占第二位,占第一位首先是信贷机构和信贷人员对借款客户自身的判断,然而信贷机构和信贷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借款人的信用可靠性等因素未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工作,容易造成贷款项目的决策失误。同时,银行贷款后的跟踪调查工作是目前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工具,使得贷款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4、贷款企业原因
银行的贷款者有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贷款相对法人来说比较少,风险也相对比较小,而公司等法人团体,因为其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违约风险,不能及时还所欠贷款。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由政策调整产生的不良贷款正逐步被剥离和核销,同时政府干预也在逐步弱化,但因贷款企业低效的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银行信贷风险,正成为信贷风险大量积聚并显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国农业银行X县支行不良贷款情况
截止2012年末中国农业银行X县支行各项贷款总额为1954.87万元,较之2011年增长13.70%,而不良余额从2011年末的22.04万元减少到2012年末的18.34万元,同比减少16.79%。
三、 贷款企业财务情况分析
(一)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银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应关注贷款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涉及盈利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因此分析企业的还款能力必须建立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透彻了解、分析、利用之上,必须借助企业财务管理这个工具。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为评价企业还贷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财务预警分为警兆设置、标准确立和警度预报等三个基本环节,与财务评价的三个环节很接近。所不同的是:财务评价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静态分析和事后评价,以此判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财务预警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动态监控和事前预警,用于提示潜在风险点和风险领域。
1、财务预警评价模型
2、财务预警指标的标准值设定
按单项评价指标的特点,将财务预警中的指标分为以下四种: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已获利息倍数、权益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实际值越小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负债总额/息税前利润;实际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内最好,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销售现金比率。
其标准值的判断方法应为:(1)极大型变量,其满意值选取的是该行业的平均值。一般认为,只要达到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即可认为是“安全”无警的。但是对不允许值的确定需要进行判断:对反映偿债能力的已获利息倍数,其不允许值为1,如果小于1,从长远来看,企业是无法继续举债经营的;对反映获利能力的权益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其不允许值为0;对反映资产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其不允许值选取满意值的一半,倘若周转率达不到满意值的一半,这是很危险的。(2)稳定型变量,在长期贷款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没有涉及到稳定型变量。对此不做深入探讨。(3)极小型变量,本文所选的比率只有负债总额/息税前利润是极小型变量,它的标准值确定方法应该与极大型变量的相反,其满意值取为O,其不允许值取行业平均标准的一半。(4)区间型变量的标准值确定比较复杂。先求出该比率的行业平均值,在均值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少20个百分点作为比率满意范围的上下限,在均值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和减少一般作为其不允许范围的上下限。
3、预警指标功效系数和警限区域的确定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评价指标的特点,可以按以下规则确定单项功效系数。
(1)极大型变量
若实际值<满意值,功效系数为(实际值-不允许值)/(满意值-不允许值)*40+60
若实际值≥满意值,功效系数为100
(2)稳定型变量,在长期贷款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没有涉及到稳定型变量。对此不做深入探讨。
(3)极小型变量
若实际值>满意值,功效系数为(实际值-不允许值)/(满意值-不允许值)*40+60
若实际值≤满意值,功效系数为100
(4)区间型变量
若实际值>上限值,功效系数为(上限的不允许值-实际值)/(上限的不允许值-上限值)*40+60
若实际值<下限值,功效系数为(实际值-下限的不允许值)/(下限值-下限的不允许值)*40+60
若下限值≤实際值≤上限值,功效系数100。其中此处上下限均指满意范围的上下限。
(二)利用财务预警模型对贷款企业分析
因长期借款的风险比较大,所以本文所运用的财务预警体系主要针对长期借款。截止2012年末,贷款企业——吴镇养殖有限公司在中国农业银行X县支行的长期借款为298万元。
综合功效系数得分(L)=Σ单项功效系数得分×该指标的权重
利用上述预警模型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贷款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得分为77.691,功效系数法设置的预警警限是:巨警L≤60,重警60≤L≤70,中警70≤L≤80,轻警80≤L≤90,无警L≥90。贷款企业——吴镇养殖有限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77.691,应该是处于中警状态。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作为贷款企业的债权人,应该提高警惕,注意加大对该企业的后续关注,同时在对其贷后持续跟踪审查中,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贷款最大程度的收回,以减少损失。
四、降低贷款企业财务风险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吴镇养殖有限公司的警度处于中警状态,企业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银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贷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产生财务风险而不积极应对,致使风险进一步扩大的话,将会使债权人的利益受损,商业银行的贷款收回受阻,从而产生不良贷款。因此,降低贷款企业财务风险,对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加快资产周转速度,提高营运能力
通过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吴镇养殖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相对比较低,因为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产营运能力的强弱,一般说来,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资产营运能力越强;反之,营运能力就越差,吴镇养殖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较低说明了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较差,为此,企业可以通过处理多余的资产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
(二)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管理水平
吴镇养殖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仍然只是传统的记账、算账,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会计政策掌握不够全面,同时未能将财务分析深入到管理工作中,对财务风险认识欠缺。故企业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倡导财务人员长期自我学习,使财务人员及时更新与掌握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会计政策,同时注意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不同年度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势,从而发现问题并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比吴镇养殖有限公司2011年与2012年的现金流量、销售收入以及利润,可以发现吴镇养殖有限公司的现金流量和销售收入2012年比2011年都有所增长,而2012年的利润反而比2011年减少,这表明2011年至2012年期间企业成本费用的上升幅度快于收入的上升幅度。
造成吴镇养殖有限公司成本费用增长幅度快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相比2011年,2012年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而企业生产管理粗放,供销部人员较少,对原材料采购时产生价格偏离,造成资金浪费。
为减少企业的成本费用,企业应该增加供销部门人员,拓宽进货渠道,降低外购成本。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市场价格波动,供销部门人员在采购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了解进货渠道,争取合理价格。当采购原材料时,应该加大询价的密度和力度,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货比三家,制定基准价,对采购价格偏离基准价一定限额的进货,要求供货商做出解释或价格折让。
参考文献:
[1]李兴发.影响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分析[J]. 海南金融, 2005,(12)
[2]周爱丽.企业财务风险浅析[J].财会研究,2004,(3)
[3]宋雪枫,杨朝军.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06,(5)
[4]杨盛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界定与识别[J].财会月刊,2011,(1)
[5]曹道胜,何明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及其借鉴[J].经济研究,2006(10)
作者简介:
张昭欢(1990-),女,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在读,会计专硕,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李佳晨(1992-),女,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在读,会计专硕,研究方向: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