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延伸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2014-04-29华芳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12期

华芳芳

摘 要:“延伸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新思维,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采用设疑引导、观察引导、游戏引导等不同方式,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创造适合的艺术活动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关键词:设疑引导; 观察引导; 游戏引导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112-001

延伸画,是从原“画”的基础上,经过想象、延伸、创作出新画面的活动。课题研讨时,我组织教师进行了这个“延伸画”的美术小游戏,先给他们画一部分,让老师们通过想象添画成一幅新的作品,但大家认为:成人的想象力较缺乏,不像孩子那样思维活跃,想象天马行空。于是,我们思考:如果组织孩子创作“延伸画”,效果会怎么样呢?大家都觉得不同年龄段孩子由于年龄特点、能力差异等不同,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设计组织“延伸画”活动。

活动内容确定以后,教师怎样指导呢?实践证明:大班要注重画面的整体构图,体现一定情节;中班注重想象,大胆添画成完整形象;小班则可以降低难度,只需运用手、脚的不同动态来体现人物动态造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引导、指导方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一、设疑引导,分解重点

教师适时适当的设疑,可帮助幼儿打开思路。大班延伸画在确定“注意画面的整体构图,体现一定情节”的指导策略后,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提问和追问来分解重点。

如教师在提出“将常见的一顶帽子想象添画成为一只螃蟹”的要求时,引导孩子反向思维,提问:“猜猜原来是什么?”以拓展幼儿的思维方式,让幼儿了解可以根据剪贴图的特征将其想象为另外一样东西的一部分,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基本部分的引导、想象、示范,是整个活动最有趣和最重要的环节,出示剪贴图后,让孩子天马行空地想象:“添加上什么可以变成什么?”教师通过不停变换剪贴图的位置,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正着看可以变成什么?倒着看可以变成什么?”以此激发幼儿无穷的想象力。接着可让幼儿欣赏老师的范画,并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背景。提问:“大象穿得那么漂亮去哪啊?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不断的追问,丰富着幼儿的想象,了解要为画面添上适合的背景。

教师的不断提问、不断追问,能使活动重点“注意画面的整体构图,体现一定情节”在不知不觉中分解,让每个幼儿明确延生绘画要求。

二、观察引导,同中求异

细致入微的观察能使幼儿对事物的了解更清楚、更深入,美术活动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对作画步骤的细致观察,能让他们领悟绘画的技能方法。

如在中班延伸画活动中,教师先通过PPT的形式逐一播放延伸画的作画步骤,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延伸画的特别之处,初步了解延伸画的作画方法。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作画的步骤,让幼儿猜一猜、想一想:“制作延伸画时,先要干什么,然后干什么?”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清晰“延伸画”的创作过程。

因为中班的延伸画活动重点是“注重想象,大胆添画”,为此,教师为幼儿准备剪贴图时,应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除了这样变,还能怎么变得更有趣?”教师通过适时引导,让幼儿以同样的剪贴画在充分欣赏、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制作成不同形象的延伸画

三、游戏引导,寓教于趣

在设计小班延伸画活动的过程中,应根据小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绘画经验少,技能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的特点,先从画“人”入手,设计“贴”(粘贴服装)、“画”(添画手脚的不同动态),开展表现人物造型变化的延伸画活动。教师的指导重点是通过“贴和添画手、脚的不同动态”的趣味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人物的造型变化。

由于孩子年龄小,引导他们参与美术活动,应体现游戏性或趣味性。如以幼儿喜爱的手指游戏“指一指”导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手指伸出来,你的××在哪里……”让幼儿指指手、指指脚,指指身体的各个部位。小班幼儿爱游戏,教师应设计游戏化情境,满足孩子们的游戏愿望,教师为幼儿设计T形台,漂亮的衣柜等有趣的小场景,让“小演员上台走秀”。

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摆造型、选服装、画手脚,在一系列游戏化的小情节中不断达成活动目标。在“俱乐部长的考核”的重要环节中,我们采用了江苏台“非诚勿扰”男嘉宾出场的音乐,调动游戏氛围,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场景中拿着自己设计的作品,在T形台上大胆走秀、摆pose。在浓厚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掌握了繪画技巧,更满足了他们爱游戏的愿望。

美术活动中的指导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就指导对象而言,有集体指导、个别指导。就形式而言,有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就时间而言,有创作前的指导、创作中的指导、创作后的指导。就方法而言,有语言指导、游戏指导等。但不管是何种形式、何种方法的指导,均要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进行适合的指导,做到“亦放亦扶,把好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