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观察,促进自主性游戏发展

2014-04-29高颖茹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主性玩具游戏

高颖茹

摘 要:教育前辈维果斯基在《教育论著》中就曾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的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与悉心研究幼儿。”所以说教师的观察、记录是收集关于幼儿发展状况多种信息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有效观察; 自主性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110-002

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中,往往会对游戏有所忽视,因此在所有活动中,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观察策略很缺失。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从理论上我们都知道教师是游戏观察的支持者、材料的提供者、环境创设者,但在日常操作中,我们老师进入游戏,却不知道该观察什么?怎么去观察?观察了怎么去解读孩子?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的观察,一方面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具体深入的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观察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观察,深化游戏主题

都说观念指导行为,的确,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带来偏差。过去的各类活动主要以预设为主,强调了先确定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设计整个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无论是所谓的幼儿自主性活动,还是游戏式的学习活动,都不外乎如此,目的性非常的强,但是到了教育过程中,行为往往就会偏差于目标。有些教师还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他们把游戏看成是自己放松和歇息的机会,根本没有观察游戏的意识。况且,游戏与教学活动相比,不如教学活动那么好驾驭,因为幼儿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他们的行为是教师难以控制的,主宰游戏的是幼儿而不是教师。其实,幼儿的游戏具有重要教育价值,要体现它的价值,就需要老师对游戏进行悉心的指导,指导幼儿的游戏最主要的手段是观察,那我们在游戏中如何观察呢?在每一次游戏前,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重点观察的游戏,这样就可以带着一系列问题去观察、去指导:如幼儿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幼儿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观察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关注幼儿社会性水平的发展,他们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孩子们能否用模拟实物的玩具替代游戏材料?在玩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是怎么样解决的?

二、找准观察的切入点,解决幼儿游戏中的矛盾

矛盾点主要指当孩子们围绕某个话题产生较大的冲突时可抓住时机考虑生成活动。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研究的兴趣非常浓厚,同时问题逐渐暴露,他们表现出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现象,矛盾点越来越多(孩子的已有经验的显现)。矛盾越尖锐,他们就越想通过某种途径来评判谁对谁错。这时恰恰是孩子们探究欲望的高潮。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呢?谁来支持呢?而这一切当然要在老师的视线之内,老师可以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支持活动,并围绕该主题与孩子们一起展开研究工作。比如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在角色分配上有很大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想当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猜拳等方法来解决。这里需要他们自己去协商讨论。如孩子们准备开始玩点心店的游戏,但是有三个孩子想做厨师,而原定的只有两个人,那么怎么办?最终幼儿通过协商,他们决定以轮班制做游戏,每个厨师工作半天。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学会了协商。每次游戏,我们总要投放一些新玩具,这个新玩具,是他们矛盾的另一个焦点,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抢了起来。结果,往往把玩具抢坏了。这时,老师看到后就可以引导他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玩具会坏?玩具坏了大家都不能玩,该怎么做好?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是:“要是大家商量一下,轮流玩玩具就不会坏了。”望着这些被破坏的玩具,大家都觉得遗憾,后悔自己刚才真不该与小伙伴抢玩具,导致了玩具被破坏。从而认识到:大家都想玩新玩具,要互相谦让,互相协商来解决。幼儿在角色交往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游戏中的角色关系就是社会关系的再现。在游戏交往中必须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同伴谦让、合作、协商,才能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丰富游戏情节,形成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克服任性,处处为自己着想的陋习,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提高了处世和交往的能力。

三、细致观察,发现问题,按需介入幼儿游戏

细致观察与按需介入都是教师在游戏指导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前者是首要原则,后者必须在坚持前者的前提下实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自主性游戏是幼儿自主性极强的活动,当游戏顺利时,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只有当幼儿遇到困难影响到游戏顺利进行时,教师的介入才可谓是雪中送炭,遵循了按需介入的原则。当然教师介入以后还应注意隐性和间接的指导,即以引导者、支持者及玩伴的角色融入幼儿游戏中,使幼儿在无外在压力的情形中受到指导,得到帮助,获得满足,由此推动游戏的自然发展。可见,介入和不介入都是一种教育指导的手段。至于是否需要介入?何时介入?如何介入?则取决于对这些行为的观察视角,也取决于对这些行为意义的分析。在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是相当重要的。它能捕捉到许多有益的教育契机,从而实施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整个游戏的情况,如他们对什么游戏内容感兴趣,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難?解决了没有?是怎样解决的?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只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决定是否需要介入幼儿的游戏。比如在“大舞台”的观众席上排着两排椅子,在没有观众的时候,小演员们把自己的道具都堆放在椅子上面,自己也大大咧咧的坐在上面,正好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来观看演出,一下子就没有座位了,观众们叫起来:“哎呀,没有位置了,我们不看了!”小演员们一听,连忙站起来,抱好自己的道具说:“快请坐,我们要跳舞给你们看了!”可见,这样的小问题,孩子们是有能力解决的,我们就应该放手给孩子,少介入或不介入为妙,只要在一旁会心的笑就可以了。但当小朋友真正遇到难题了,所谓难题就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的离生活经验较远的,一时不知道的问题。比如“大舞台”的小演员投入地跳着舞蹈,观众越来越多。看着看着,观众们开始议论起来:“我喜欢看小孩子的节目。”“我喜欢看奥特曼的节目”……许多孩子都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声音越来越响!小演员们不得不停了下来,对观众们解释道:“我们这里没有这些节目,只有舞蹈!”老师就要介入到游戏当中,用语言提示:“声音怎么这么吵啊?演员演好了观众应该拍手呀!小演员要演得好一点!”一方面引导游戏继续有序开展下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思考“怎么样让大舞台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适当增添游戏材料,与小演员们排练新的节目等等。”在具体的游戏指导中,我们要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

教师只有观察儿童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儿童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儿童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儿童的游戏,作出有效的指导。观察儿童的游戏,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将儿童游戏的经验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的经验相整合,帮助儿童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通过观察改变的是教师自身而不是幼儿。因此,在游戏中进行有效观察,既是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也是改进幼儿园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猜你喜欢

自主性玩具游戏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爆笑游戏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