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真精神”把她推上领奖台

2014-04-29段奇清

职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医学奖拉斯青蒿

段奇清

2011年度拉斯医学奖的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正因为当年的研究成果获得临床医学奖。她的发明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而她能得到这个荣誉,“只因多看了一次书”,这并非侥幸与偶然,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必然。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不少地区发生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药性的现象,尤以东南亚为甚。而此时正值美越交战,据美国政府称,1967年至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着越军,越南只好求助于中国。为了援外,也是自身备战的需要,1967年5月23日,中国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于是“5·23”成了研究防治疟疾新药的代号。

作为北京医学院生药专业毕业、正在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的屠呦呦,成为“5·23”项目一员,似乎算不上特别幸运。可幸运之神到底眷顾了她。

2011年度拉斯医学奖的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正因为当年的研究成果获得临床医学奖。她的发明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有人做过统计,1979年以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是拉斯奖得主,故而有人预言,屠呦呦离诺贝尔奖已只有一步之遥了。

屠呦呦能得这个奖项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从资料来看,当年最具现代研究手段的美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仅通过计算机就筛选出化合物20万种。我国当时参与此项研究的单位就有60多个,常规工作人员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轮换的,参与者总计有两三千人。这种成功何以独独落在了屠呦呦头上?

从1969年屠呦呦参加“5·23”项目开始,她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 1971年10月1日,人们大多到商场购物,或者携着家人到公园游玩去了,可屠呦呦從一大早就又开始了她的研究。在研究中,一直困扰着她的一个问题又萦绕在了脑际:中国古代医学书籍中记载着青蒿可以治疗疟疾,可为何她的试验总是收效甚微?并且其他科研机构得出的也是类似的结论,她曾多次和那些机构的研究人员探讨,几乎所有人都劝她不必在青蒿上再下工夫了。

可屠呦呦不相信医学典籍中的记载是错误的。这一天,她又一头扎进了中国古典医学书中。就是这一次,她终于踏进了青蒿治疗疟疾的玄妙之门,只因她在阅读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了这样的话: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她有着“淘尽黄沙始到金”的惊喜之感。“渍”,即“浸、泡”,而当时包括她在内的所有研究者对所要元素的提取,采取的无不都是“乙醇提取法”。

屠呦呦由此断定,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掉了。于是她决定由“乙醇提取法”改为用沸点很低的“乙醚提取法”。3天后,即10月4日,在实验室里,她从中药成品青蒿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中性部分,获得了她想要的提取物——青蒿素。很快她又发现,青蒿素对于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100%。

在2年多的时间里,屠呦呦从最需要花时间的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研究。那时,她简直就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她还查阅大量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继而组织鼠疟筛选抗疟药物。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她将焦点锁定在了青蒿上。在青蒿素被发现时,她已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

“只因又多看了一次书”,它告诉我们,科学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要摘取其科学之巅的王冠上的珍珠,除了智慧外,必须用不计其数辛劳的汗水,方能“妙手偶得之”。因此,一切以浮躁的心态,凭投机取巧的做法,最终只能站在山脚下,看着山顶上那位手捧珍珠的人,枉自嗟叹……

猜你喜欢

医学奖拉斯青蒿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探索古人类基因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白米青蒿社饭香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乡野里的青蒿
细胞运输研究获诺贝尔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