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I术后出血并发症45例处理及临床分析

2014-04-29王瑾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处理

王瑾

【摘 要】目的:探讨PCI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PCI患者中出现的45例出血并发症的患者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选择45例无出血并发症的病例资料为对照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较高、体重较重以及基础血肌酐水平升高时患者在接受PCI手术以后出现出血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PCI手术患者要在术前做好风险评估的工作,并由患者年龄和体重以及肾功能情况确定差异性的治疗方案,手术进行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出血并发症要及时发现并尽快采取止血措施。总之,术后护理是PCI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PCI术后出血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处理;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39-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质量也逐渐提升,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上,以达到强化抗血栓药物治疗的目的,但是随着手术治疗的大量运用,其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也越来越多,临床上对并发症处理的不及时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PCI患者中出现的45例出血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PCI治疗出现出血并发症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7例,年龄在55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5岁。随机选取同时间在我院进行PCI治疗并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10例,年龄在54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1岁。以上数据在性别、平均年龄等方面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分析

详细查询患者的疾病史,完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体重、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病史等,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小板、胆固醇等,最后记录患者有关输血以及接受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情况。

1.3出血并发症的鉴定

(1)患者进行PCI后出现了致命性的出血情况;(2)患者手术后有重要的脏器组织出现出血的情况,比如腹膜、心包腔或颅内等,同时还包括肌肉内出血以及骨筋膜室综合症等;(3)患者的出血情况致使其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在20g/L以上,或者是需要的输血量达到了两个单位以上[1]。

1.4 PCI治疗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研究

采用常規的穿刺方法从患者的右侧股动脉刺入,再用7F动脉鞘管介入治疗。患者手术以前需要口服100mg的阿司匹林以及75mg的氯吡格雷,未能按时服用的患者要给予300~600mg的负荷量并在1天时间内完成。手术时间每延长一个小时就要为患者加入2000U的肝素,要使全血凝的时间保持并激活在300s以上,手术进行的前后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盐酸替罗非班以及低分子肝素等相应的治疗[2]。

1.5对出血并发症的治疗

减少使用或是不使用抗血栓药物;观察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的情况及时给予输血;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得不到维持必须马上对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1.6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总结出血并发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患者出现的出血并发症情况

在45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是腹股沟和下肢巨大血肿,8例患者属于消化道出血,5例患者腹膜后血肿,6例患者心包出血,5例患者是局部血肿同时形成了假性动脉瘤,3例患者颅内出血,2例患者腹壁血肿,咯血以及锁骨下静脉穿刺而导致的纵隔血肿患者各有1例。在45例出血并发症患者中,有31例患者是在手术进行后的24小时内发生出血情况,其余的14例患者是在手术24小时后出现出血情况。本院给予31例患者进行输血,12例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有2例患者死亡。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情况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较小,体重较轻,基础血肌酐水平比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较高、体重较重以及基础血肌酐水平升高时患者在接受PCI手术以后出现出血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上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PCI术后出血特点

PCI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3%,下肢及腹股沟出现巨大血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分。患者进行股东穿刺治疗后,穿刺点血液渗漏是导致血肿的主要原因,血肿面积较大,可蔓延至脚踝,引起患肢肿胀,甚至沿着阴囊蔓延,导致阴囊血肿现象,出血量多,患者血红蛋白会出现明显下降情况。PCI术后出血还可导致患者腹膜后血肿,该症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早期难以发现,也是由于股动脉穿刺点血液渗漏引起,临床表现为迷走反射、穿刺周边腹压疼痛及失血性休克等。消化道出血也是PCI术后出血常见症状,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等,主要由于出血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常见于中老年患者,通常伴随肾功能障碍或其他系统疾病。心包腔内出血的出血量相对来说较少,出血反应慢,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胸部胀痛等,血压下降幅度较大,症状与冠脉缺血相似,因此,容易出现混淆情况[3]。颅内出血通常发生在手术结束24小时后,预后效果较差,且死亡率较高,与下肢、腹股沟、腹膜后及消化道出血情况不一致,血压会出现升高现象,可伴随眩晕、头痛等症状。

3.2 PCI术后出血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血肌酐水平增高、体重较低、年龄较大的患者均是PCI术后出血危险人群,因此,当患者出现血肌酐水平增高现象时,应给予重视,分析血肌酐增高原因。采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阻剂及低分子肝素等抗血栓药物治疗时,会对患者的肾脏代谢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肾功能障碍,从而延长患者的治疗半衰期,使血药浓度提高,这些都是导致PCI术后出血的重要因素。

3.3 PCI术后出血护理方法

(1)术前健康教育:应对PCI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PCI术相关知识,如术后并发症、并发症预防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等,避免患肢活动,嘱咐患者一旦出现伤口疼痛或灼热症状,应立即联系医护人员处理,做好出血并发症预防。

(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在早期时可伴随心跳加快、心率上升、血压降低等现象,因此,应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若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增加、血压降低等情况,应注意观察患者脸色是否苍白,瞼结膜有无异常等,警惕PCI术后出血并发症[4]。

(3)股动脉穿刺护理:手术结束后,应将患者送入CCU病房内,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避免弯曲患者术侧肢体,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避免出现术后出血情况。穿刺位置周围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留意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术后3天是术后出血的高发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或渗血现象,观察患者的术侧温度和颜色变化,若出现术肢疼痛或肿胀情况,应立即联系医生处理。术后避免咳嗽,避免大幅度的肢体活动,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按压手术部位,以免由于刺激导致出血。

参考文献:

[1] 李玉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血观察与护理[J].实用金科医学,2012,12(11): 67-68.

[2] 李冰,蔡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并发严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0,12(06):17-19.

[3] 傅燕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出血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11(17):56-57.

[4] 李辉,孙福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脑出血并发症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7(04):29-31.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处理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视频后期剪辑制作中镜头时长的处理
声乐演唱中艺术与情感的深入处理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