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时尚化生存
2014-04-29张群
摘要 文学是标志一个时代风貌的载体,虽然人们对文学这一文化形式的需求与重视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强烈,但本文认为文学作为一个时代风貌标志物的功能并未失去。这个时代的文学以时尚化生存的方式呈现出时代的大工业生产背景的特征、大众媒介迅速发展的媒介影响力以及人们精神生活方式的变迁。本文认为,时尚化生存是这个时代文学的基本特质。
关键词:文学形态 大工业生产 大众媒介 时尚化生存
一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形态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世界似乎越来越复杂,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文学组合结构:一是大学、研究机构维护着的“文学传统”构成的“文学经典”和文学期刊维持着的“纯文学”王国(这些期刊由中国事业体制的文化意识形态建制决定其生存形态与话语立场);二是流行刊物维持着的“通俗文学”及“泛文学”类作品;三是依赖电子媒介生存的,如: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电子杂志等新出現的边缘文学。当然,这个文学世界并不和谐,以文学正宗自居的“纯文学”不断对其他文学形态发出没落贵族般的高贵鄙视与自怜自哀的叹息。
不过,这并不能成为今天是一个人心不古、精神堕落的时代的证据,而是让我们看到一个事实:“在一种文明所进行的众多事业中,文学也并非什么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业。”文学是人类某个时代文化建制的反馈,长期以来被奉为天然之物的“纯文学”也只是人类一段特定文明史的文学形态。文化是与社会特权分配相对应的形式:需要假以时日专门的文字训练、特定技术要求的文学规则是一道现实社会身份归属分类的门槛。当文字工具只是某些社会阶层的文化特权的时候,文学的文化品格一定与滋养这个社会制度的文化制度相一致。文化精英通过筛选现实作品、确立符合其文化追求的作品为经典等方式,实现了一部精英文化的文学史。
从这个角度分析,不同文学各有其文化归属。文学经典与纯文学依附的是国家化的文化体制,虽然纠缠了关于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干涉方面的分歧,基本把以文学经典作为典范模式的文学传统作为最终价值旨归,其创作更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象征性文化活动;第二类作品依托于市场资本操作,是一种都市文化产业体系,这有赖于文化市场尤其是出版业的市场化经营为基本的体制前提;第三类依附于电子媒介而出现,它基于互联网、电子技术、个人终端、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介的极大普及和不断发展而兴起。
二 这个时代文学的基本特质
这三类文学,都有相同的积极进入市场体系的“成功冲动”。进入资本市场,才成为“当下”的作品具有流通意义。精英文化体制下的作品挑选权属于精英文化掌控者;但这个时代的作品挑选不再是文化精英的文学标准,而是大众的喜好;不再是精英主义的文化体制,而是资本谋利的商品市场机制。这是一场真正的文学变革。面对这个复杂多元的文学世界,单纯用古典诗学理论难以应对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文本阐释的方法解释不了很多作品的意义。
那这个时代的文学有别于以往的特质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是困难的,因为我们可能并不拥有洞察历史的伟大智慧与远见,并不自信能在纷繁的文学现实中准确地判断出时代的个性。有关文学的历史、经典、传统与现实深深地纠缠在一起,很难分清,哪些因素能够作为这个时代历史性的标志,哪些会成为文化化石或只是纷纷扰扰的历史云烟。身在其中,做这样的判断很难。但是,人类在漫长的与文学共处的经验中获得这样一个关于文学的判断方式:所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是因为文学总是来源于火热的生活,那些使时代生活得以改变的因素不也是构成这个时代文学基本质地的元素吗?对于这个难题,可能在当下无法找到答案,因为答案恐怕得等到时代完成新的转变之后由后人总结描述,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自信,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令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因素,可以成为探索这个时代文学特质的线索。
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有别于过去的根本因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大工业的生产生活模式;二是大众媒介的普及化发展与新媒介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
大工业生产是一种以集约分工为方式追求高效的生产模式。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生产模式可以像它这样深入迅捷地把全球卷入到一种同质化的生活形态中,我们可能会非常认同哈维尔的这段描述:“不久前的一个黄昏,我坐在一个位于水边的户外餐厅里。我的椅子和布拉格伏尔塔河边那些餐厅里的椅子几乎一模一样。餐厅里正在播放大多数捷克餐厅都时常播放的相似的摇滚乐。我看到了我在老家所熟悉的广告。尤有甚者,我周围那些年轻人也穿着相似的衣服,喝着看上去相似的饮料,他们的行为与他们布拉格同代人一样随便。只有他们的肤色和面貌是不同的——我是在新加坡”。大工业造就了普及全球的现代文明,这是让全球各民族的人们无论从哪个民族文化、民族生活为起点,都朝向一种具有趋同倾向的现代生活方式。这使得人类的生活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具有一些似曾相识的共性。这个时代特质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或者个人性的生活方式、是否喜欢这来势凶猛的新生活,我们都别无选择地在这种具有覆盖性的统一特征的全球文明的生活模式中展开了自己的人生。至少在表象上,我们无可选择地变得更加相似。
这个时代的第二大特质是媒介对生活的深远影响。人类从未有过的深刻依赖第三方媒介:媒介并非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识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大众媒介使人们获得信息方便而迅捷,世界变得小而扁平;个人移动终端则使人类彻底成为信息“超人”,接收与传播信息的范畴与速度都超越个人生理媒介无数倍的数量以越来越近似生理媒介的方式展开。当人们对越来越多的文学包含了与图像、影像、声音共谋的新景象而惊呼读图时代来临的时候,当评论家与学者面对电子媒介化的新文学样式惊呼“文学”堕落、消亡的时候,其实应该意识到,电子媒介和大众媒介带给了人们新的感觉和经验,并且,时代已经将这新的感觉和经验用文学来表达,创造出与这新的感觉经验相适合的新文学样式。我们与其说文学变了,不如说是人类的生活变了,人类的生活感觉、生活经验以及心灵处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正在敏锐地试图寻找合适的方式去表达、去贴近人类的新经验以及新处境。
三 文学时尚化生存
传统文学是人类精英文化的结晶,主要是指其文化土壤体现了人类追求个体完整性这一精英理想,即:人类的理想存在方式是在物质存在之上追求精神存在,追求美与神性。但是,正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大工业生产与媒介模式彻底改变了精英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土壤,个人的完整性在物质生存的层面被大工业生产割裂,精神层面则在大众媒介和新媒介带来的海量信息的淹没中碎裂。这是时尚产生的根本背景。
1 生活时尚化与文学时尚化
关于时尚产生的背景,齐美尔有经典的论述,他认为,现代生活的时尚化是因为大工业的生产模式造成了个人生活的两个结果:一是个人完整性被肢解;二是个人独特性难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彰显。缺乏个性的生活造成了人们更迫切彰显个人独特性的心理愿望,為了满足强烈的个性要求,在任何一个可以标记识别码的方面,用最夸张的方式证明自己的个性。一个人反抗他的社会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不是别的,恰恰是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东西。时尚要反抗被机器生产和货币媒介经济体系同一化的命运,用来承载时尚的物品只能是机器生产才能够提供的品种丰富、数量众多的产品,使时尚得以运作的只能是货币经济模式下的市场化手法。因此,现代时尚所能选择的保存个人独特性的方法与材料无一不是这个时代本身所决定、所提供的。
时尚的社会机制,在造就物质消费时尚的同时也造就了时代精神领域的时尚化,因此,时尚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消费的领域,凡是可以按照专门化分工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的商品,凡是可以按照货币媒介经济规律进行消费操作的消费品,都可以成为时尚。文学及其他文化产业形态能够成为时尚文化的符号,是自然而然的。
什么是时尚文学,前几年有很多讨论。判断是不是时尚文学,并不取决于作品内容是否以描写时尚性的生活景象为题材,而是它的存在形态是否具有时尚符号意义。于丹的心得系列看似题材学术,却是地道的时尚文化符号。多年来,精神传统的缺失使民众需要精神文化,经济雄起后民族文化自尊心的膨胀则使来自传统经典的思想资源更合乎需要,但又缺乏对经典真正研读的能力,也并非复古重演传统文明。民众需要心灵鸡汤抚慰现代文明中精神恍惚的灵魂。而于丹不求甚解、勇于改造经典的写法虽然有失学术水准,却正是这时期人们需要的文化时尚符号。所以,于丹的心得系列迅速走红,又迅速趋于平淡。
2 文学作为时尚文化的特征
(1)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符号被消费
精英文学是促成个人内在完整性的途径,是个人完整性的艺术呈现。时尚文学并不承担这一功能,它只是作为时尚符号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不断翻新求变的各种文学热,显然不算纯粹的文艺创作,“的确,人们已经发现,推动现代消费主义的核心动力与求新欲望密切相关,尤其是当后者呈现在时尚惯例当中”。
文学作为时尚符号的运行机制中,出版中介、文学刊物、明星化的作者、各式权威是文学时尚的制造者,他们策划一个个“新”的热点来彰显某种“个性”从而营利。对读者来说,这些作品是否满足内在完整性并不重要,“大家都在谈论这些作品、大家都在看这些作品并且我也参与其中”这一事实才是意义所在。
(2)媒介文本优先的阅读模式
传播学者尹鸿在谈到电影文化现状时注意到一个现象:民众在接受深度文化的可能性上,媒介意见对文本阅读能发挥重要作用。尹鸿举例说,《少年派》和《悲惨世界》一开始排片率不高,但社会化媒体的传播使它后来又起了一个高峰。“排片状况说明现在评论其实对观影的影响越来越大”。尹鸿提到的这个现象,不独电影如此。人们越来越倚重从媒介上了解作品,判断是否开始阅读。笔者把这种阅读模式称为“媒介文本优先的阅读模式”。
大工业生产模式下,文学作品数量上的井喷使人们的阅读选择似乎变得更多更自由了,实际上由于选择过多,读者往往倚重媒介意见,其阅读选择受到媒介删选的限制;这些媒介文本是由明星式的作家、文学权威、出版商们这些文学时尚的上层引领阶层共同制造,他们引导了读者的选择。最成功的作品取决于最有效的媒介宣传,市场成功的回馈往往更依赖于作家的媒体表现能力、通过媒介左右大众心理需求的能力而非文学能力或作品的优劣。郭敬明的公司在商业上非常成功,签约写手写作水准一般,但郭敬明懂得充分利用媒体做推广。在写手的宣传期,郭敬明会在自己博客上为新人造势,带他们参加访谈、签售、电视综艺节目,作品的发行就是一次专业的产品营销推广活动。
四 结语
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折射出人类有史以来最巨大的生存改变:生产生活模式变革,话语权位移,传播模式变
迁……这些重大改变使人们的生活、心灵的境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时尚,是这个时代普泛性的文化形式。时尚文学,是这个时代文学最基本的存在形态。
参考文献:
[1] 费勇:《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
[2] 宇文所安,王柏华、陶庆梅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 柯林·坎贝尔,罗钢、王中忱编:《求新的渴望》,《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群,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